由中国科协与美国科促会联合举办的中美科学家社会责任研讨会9月26至28日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韩启德说,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上世纪30年代以来,各国科技界一直没有中断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科学家如何对科研工作负责、对科技界的同行负责、对科学研究的社会影响负责。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科学前沿越来越逼近人类伦理的道德底线,“to be or not to be”成为每个科学家必须做出的艰难选择,科学家社会责任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技术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担当着如此重大的社会使命,科学家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肩负着如此重大的社会责任。韩启德提出三点意见。 第一,对科研工作负责。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开拓未知领域,探索自然规律,创造科技新知,推动科技事业发展,是科学家最重要的社会职责。正是由于历代科学家在广袤无边的科技领地上前仆后继、辛勤耕耘,人类科技才从远古时代的涓涓细流融汇成蔚为壮观的汪洋大海。诚如爱因斯坦所说,探索真理的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面对苍茫宇宙隐藏的无尽奥秘和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一位负责的科学家,不仅要从个人好奇心出发去发现问题,更要时刻用关爱人类的责任心去衡量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获取确证无误的科学事实,运用逻辑思维和数学方法进行缜密推演,挖掘出深藏于自然事物背后的规律和本质,不断为人类的知识宝库增添新的财富。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是科学技术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科学决策,实事求是地向公众介绍科学研究的最新发现和成果,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帮助公众理解科学、启迪心智,提高科学素质,推动形成弘扬科学精神、崇尚科学道德、尊重科技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第二,对科技界同行负责。科学研究是一种累积性活动,同时也是一项群体推进的事业,既需要继承发展,又需要交流共享。即使像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研究工作也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与同行的激荡碰撞中不断前进的。每一位负责任的科学家,都要如实公布自己的科学发现,客观陈述遇到的问题,仔细衡量证据,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为后继者提供坚实基础和正确导向,为科学殿堂提供可靠基石。自觉恪守科学道德准则,坚持诚实守信,恰当保存科研工作中的原始记录,如实标注引用数据来源,避免新闻炒作,在发表的研究成果上正确署名,发自内心地尊重竞争者的努力,力戒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伪造篡改试验数据等科学不端行为。在科技评价中,严守保密义务和明示原则,避免个人利益、团体利益及人际关系因素的影响,以客观公正、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同时及时发现和纠正科技发展中的错误倾向,揭露和批判科研活动中存在的不负责任行为,维护科技界良好信誉。第三,对科学研究的社会影响负责。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活动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慎重考虑研究工作的社会影响,审慎评估科研成果可能产生的社会效应,是每位科学家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一方面,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造福人类为科学技术研究的最终目标,以尊重人类价值为科学技术研究的最高准则,自觉把求真与求善结合起来,把好奇心与责任心结合起来,把个人兴趣和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要结合进来,推动科研成果的合理运用,不断增进人类的福祉,努力使科学技术成为谋求人类幸福、健康、安宁、和谐的一项最基本的事业。另一方面,对科学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风险和危害保持高度警觉,主动对研究课题进行伦理道德和社会价值评估,拒绝从事有悖于人类文明发展的科学研究,尽力防止和排除科研成果的不当运用,自觉采取措施控制和防范潜在的技术危害,避免科研成果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不利影响。坚持以人为本,旗帜鲜明地抵制可能威胁到人类尊严的科研活动,以高度的道德意识,细致的伦理情怀,把尊重人类尊严、关注人类未来的信念贯穿到科研活动的全过程中。
美国科促会执行主任Alan Leshner和中国科协副主席黄伯云、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分别做主旨发言。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等有关部委嘉宾及美国科促会部分官员及会议代表出席开幕式。
会议期间,中美两国50多名科学家在利用5个单元,分析了当代科技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深入研讨了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和科学道德建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