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农业部在京召开全国农业工作农机专业会。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会上强调,提供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和农机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建设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张桃林指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基层农机事业单位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日渐突出,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日趋薄弱,特别是农机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和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远不能适应农机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从四个方面来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一要推进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职能的要求,推进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改革与发展,构建以国家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机服务组织为基础,农机科研、教育等单位和农机生产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二要加快农机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全面履行农业机械化质量监督管理职能,努力提高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水平。健全农业机械化行业和地方标准体系,加快推进鉴定机构能力认定。引导和鼓励鉴定机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升全行业鉴定能力。建立健全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机构,开展农机产品质量调查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三要强化农机安全监理体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文明监理、优质服务、规范管理,努力构建以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注册、牌证核发管理,严把机具安全检验关、驾驶员培训考试关。加强农机监理装备建设,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和创建“平安农机”活动,在重要农时季节和作业场所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四要完善农机化信息服务网络。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建立健全以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主要手段,功能齐全、服务优良、高效共享的农机化信息网络,开发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加强信息人才培养,及时准确地提供农机作业需求、价格行情、天气资讯、油料供应、维修服务、政策分析、形势预测等信息和服务。提升农机化信息服务水平,以信息化推动农机化进程。
张桃林指出,目前全国已有3700多万个农机户,但其中农机专业户仅占11%,还存在机具设备少、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要鼓励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机械、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联合,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益,使之成为引领农机手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鼓励农机服务组织承包经营闲置和流转土地,为农户、种养大户、农业企业提供代耕代种代收等系列化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张桃林指出,要坚持“扶持、引导、规范、服务”的方针,发展壮大农机服务组织。一要加大政策扶持。落实有关税费减免、信贷优惠、购机补贴、作业补助等扶持政策,逐步建立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政策体系。鼓励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投资组建农机服务组织,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二要引导创新发展。大力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引导农机服务组织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创建服务品牌,积极推动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承包作业、一条龙作业等服务方式的创新发展。三要规范市场秩序。逐步建立规范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机作业市场。四要强化服务指导。以农机推广、培训、维修、信息咨询等体系为支撑,积极为农机服务组织提供政策指导、技术培训、人才培养、信息咨询等服务,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
张桃林指出,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两高两低”的格局。种植业较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较低。在种植业中,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装备结构依然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动力机械较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较多、大中型机具少,低档次机具较多、高性能机具少。区域发展表现为“三快三慢”的趋势。平原地区快、丘陵山区慢,东部和北方快、西部和南方慢,旱地快、水田慢。
张桃林强调,推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要坚持全面发展,不断拓展农业机械化工作领域。不仅要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还要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进一步提升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不仅要大力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还要推动种子处理、灌溉、植保、烘干、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领域机械化水平。二要坚持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越是在快速发展的时候,越要重视提高发展质量。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把握好调控的节奏和时机,力求农业机械化的速度、结构、质量、安全、效益保持协调发展。在推动农机动力总量增长的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产品性能和质量;在扩大农机作业规模的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农机生产经营效益,更加重视农机安全生产。三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效益是推动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研发推广经济适用、节本增效的农业机械,积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建立效益促发展的新机制,努力让农民在农机作业中实现增产节支,让农机手在农机作业中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资源是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要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对高能耗、高排放的老旧机具逐步更新淘汰,鼓励发展节油、节水、节肥、节种、节药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节约型农业机械,建立节约促发展的新机制,大力推动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高效植保、保护性耕作等节约与环保型机械化技术的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