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贺铿:不能一味的搞投资 要防止滞胀


2009年,世界各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推出了不同版本的刺激计划。2010年,世界各国不得不面对因刺激计划引发的不同经济风险。如果说2009年是中国对通胀的发现、观察和预警的一年;那么,2010年1~5月份,为防止通胀出现,中国在不改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前提下,宏观调控进入银根紧缩阶段。由此,在201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中“潜伏”着两种趋势:一是财政刺激经济快速复苏的经济增长趋势;二是由于信贷紧缩,经济增速出现放缓的趋势,典型的例子是许多机构都预测GDP增速将从二季度开始下行。

防通胀是上半年宏观调控的重心之一,但因经济增速放缓,通胀会不会转向滞胀?这是许多人担心的问题。1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了经济学家、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贺铿,邀请贺铿副主席对以上问题进行解析。

《每日经济新闻》:贺老师,您好!中央政府提出对通胀预期进行管理已经一年多,到目前为止,我国并没有出现严重通胀,您预计下半年会出现严重通胀吗?

贺铿:2010年已经过去6个月了,在这6个月里没有发生通胀,我预计下半年也不可能出现通胀。去年我曾提出,2010年不可能出现高于5%的通胀率。我不赞成把通胀问题看得很高,如果不合时宜地高估通胀预期,对经济发展没有任何好处。

尽管大家普遍担心通胀,但我要反问一句,为什么会出现通胀?理由是什么?担心发生通胀的唯一理由是2009年发放了近10万亿的信贷,但我认为即使天量的信贷,也不足说明就是引发通胀的导火索。

实际上,大家都依据货币理论大师弗里德曼的通胀理论来推断中国将发生通胀,而在我看来,弗里德曼的理论不适合中国国情,甚至在任何国家都不适用。进一步讲,弗里德曼的通胀理由如果不成立,也就没有理由可以说明中国有通胀风险。所以,看是否能发生通胀,唯一的标准是看老百姓的购买力是不是达到一定高度。尽管我国在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发放了大量信贷,但最终并没有变成老百姓的购买力,没有变成财富效应,所以就构不成通胀风险因素。

《每日经济新闻》:今年2月份,CPI以2.7%的同比增速大大超过市场预期,因此大家断定经济已经复苏;4月初,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紧接着紧缩银根,控制信贷;5月份中央发出治理地方融资平台文件,这一连串的银根紧缩动作对经济的影响多大,目前还没有结论。但很多机构都预测,GDP增速将从第二季度开始放缓,有部分物价走高,而中国的股市和国际油价却在下跌,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贺铿:你列举的这些经济运行状态很值得重视,实际上在说明中国的经济走势已经从通胀状态转向了滞胀状态,中国可能进入滞胀风险阶段。不仅是中国,世界各国也已经出现了滞胀苗头。

我们为了抵御通胀风险的发生,提出通胀预期管理,其管理手段是缩紧银根。今年上半年连续出台了减少信贷投放政策、清理地方融资平台政策和汇改政策,这些政策使金融融资平台突然紧身,流动性递减,经济发展动力肯定受到影响。

《每日经济新闻》:您说中国已经出现滞胀风险,造成滞胀的原因是什么?欧债危机有影响吗?

贺铿:造成滞胀的原因,与欧洲的债务风险没有直接的关联。在我看来,欧洲债务风险也没有大家说的那样吓人,完全处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所以,主要是国内因素造成滞胀风险。现在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是好的。我们从2009年就把经济增长点转向了国内,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出路,但实际怎样?购买力远远不够。问题就在于没有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所以刺激消费的政策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的。

造成滞胀的原因有其必然性。一方面,当初4万亿的一揽子刺激计划,现在越看越清楚,其真正刺激目标无非就是对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很大,全国到处都在搞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机场等项目。这种局面注定是不可持续的,应该收缩到一定合理的范围。问题是,一旦收缩,与之相关的产业就要跟着收缩,经济总量就会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造成滞胀的潜在因素很多,也很复杂。我们一直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巅峰,所以房价高得惊人。调控房地产市场,让房价回归合理的范围是应该的,但中国的情况很特别,调控房地产业,与之相关的很多产业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经济总量也会受到影响。这就是造成“滞”的原因。

而造成“胀”的原因是,大量的货币信贷尽管没有抑制老百姓的购买力,但也没有提升购买力,甚至是大量的信贷导致上游产品价格上升,并缓慢传导给下游产品。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太低。调整收入分配、缩小城乡差距,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但是,由于信贷造成上游产品价格上扬,再加上一度长期的低工资,既造成了民工荒,农副产品价格也很难上涨,这些都属于成本推动型的“胀”。再加上垄断行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价格相当不合理,像移动公司和石油的产品价格就很不合理。所以,垄断价格也是推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是经济收缩,一方面是价格上涨,这就叫滞胀。楼市调控政策不能变。

《每日经济新闻》:2010年下半年宏观调控应该向哪些领域倾斜?

贺铿:从下半年开始,应该审时度势把握住我们的宏观政策。

首先要稳定宏观政策,已经出台的宏观政策不能说改就改,特别是房地产调控政策不能轻易变动。

其次,要从管理通胀预期阶段转向管理滞胀风险阶段。要防止滞胀,其宏观调控方向就不是目前实施的需求管理办法,应该逐步转向供给管理层面上来。在供给管理层面应该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是调整税收政策,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尤其是应该帮助中小企业降低成本,减少他们的税收,五项保险可以用财政补贴一些。

二是对垄断行业和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利润空间要严格控制,垄断行业高收入要得到限制,目前垄断行业的工资分配比例不合理,老百姓很有意见。

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就业,让一般的老百姓得到高收入,他们的经济收入提高了,才有购买能力,才能拉动经济增长。现在尽管各个城市都出台了最低工资标准,但执行力不够。

四是要重新分配和组合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土地和资金。特别是资金方面一定要调整,把主要资金放到既是需要资金又能促进就业的行业或是企业。俗话说,堤内损失堤外补,现在调整房地产业,其规模将是萎缩趋势,基础设施建设也要得到控制,这两个领域都会影响多个相关产业,可能造成经济下滑的趋势,但是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弥补,可以把生产要素调整到其他行业去,不能一味地搞投资。所以,今后供给管理非常重要,现在我们一味地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做文章,这将是造成滞胀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