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记者在北京会议中心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刘秀晨。这位生态保护研究领域的专家,谈及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有两个词反复强调——一个是“保护”,一个是“规划”。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除了城市旅游的人文景观,很多人希望和大自然去接近,投入到自然的怀抱中去。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许多地方,生态、植被比较好,空气比较新鲜,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刘秀晨说,一个地方发展生态旅游,通过建设、管理,可以使这个地方的生态更加健全。但生态保护往往和建设、管理又是相悖的,“因为人的活动增加之后,可能造成自然保护区森林风景名胜区的伤害和破坏。”
“处理好生态保护和发展关系,关键要实现双赢。”刘秀晨表示,发展生态旅游核心在保护,要做好规划、建设、管理、保护、服务五个方面的工作。
“规划是龙头,如果规划搞不好,一开始就进入开发,对生态环境容易造成破坏。其次是建设一开始就要走向正确的方向。管理是关键,现在许多风景区存在失管现象,存在破坏、老化、退化,大家颇有微词。核心是保护,发展生态旅游不是不断的、无休止地建设,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这是辩证的关系,是永恒的主题。最后是服务,就是要提供生态旅游的公共服务。”刘秀晨对记者做了进一步解释。
发展乡村旅游要有长远规划
刘秀晨认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各省市对乡村旅游长远规划重视不够。很多地方只有近期的规划,以至于乡村旅游在农村经济中占的份额不够。
“我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关键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素质,使得农民文化层次不断提高。只有这样,农民才能认识到保护家园的重要性,自然的家园才能真正得到保护。因此,发展乡村旅游不能停留在扭秧歌、吃农家菜这种层面,要就乡土民情、地域文化、农林业资源等做好规划,重视个性化的感受。”
刘秀晨表示,发展乡村旅游还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除加强乡村市政基础建设以外,要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乡村旅游档次。在刘秀晨看来,只要政策、制度、法规健全,坚持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素质,相信三五年内我国乡村旅游会出现新的发展局面。
刘秀晨最后表示,温总理在两会报告提到,要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也要处理好这个关系,做到保护、规划、管理、建设齐头并进,不能造成近期赚钱,远期破坏的局面。“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我们再也不能靠冲动来工作,要有理性思考。生态旅游要和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实现共赢,否则,发展是不能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