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依靠科技,重点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近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自主创新能力低下,仍然是制约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瓶颈。为此,提出以下3点建议:
一、发挥自主创新举国体制优势。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但行业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往往属于前沿领域,需要多个部门和行业的协同努力,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这是单个企业甚至产业联盟难以完成的。因此,要增强在重大关键领域的国家核心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首先,对重大装备、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战略性产业的自主创新,要发挥“举国体制”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破除部门分割,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实施,建立多部门、多行业协同配合机制,将有限的资源向战略目标领域集中,以较快的速度实现重大突破。尽管对高铁存在国情适应性等某些置疑,但正是由于统一规划,整合行业资源,统筹自主创新体系,对外发挥战略买家优势,对内统一组织消化吸收再创新,才取得了高铁集成创新的成就。反观核电,在引进过程中由于条块分割、各自为阵,最终还是被各个击破,重复引进,反复掉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陷阱。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产业,不一定是地方的战略产业;各地应从国家战略、技术趋势、科技基础、市场需求和区域优势出发,选择适当的产业发展方向重点突破,而不是一哄而上地搞所谓的“战略新型产业”。其次,自主创新不仅限于技术创新,更包括创新管理体制、完善金融服务、健全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秩序、实施品牌战略等等,举国体制更应在此有所突破。
二、加强宏观调控,培育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并不排斥技术引进,但只有将引进建立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消化吸收再创新。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首先,要整合转制科研院所及其他开发类研究机构的科研力量组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总院,努力改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关键共性技术供应不足这一软肋。其次,要加强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凝聚科技力量,挖掘潜力大、质量高、效益好且与国情和产业环境相匹配的共性关键技术,根据研发基础和发展方向统筹引进技术的内容和总量,制定相应的技术引进规划和政策法规,规范引进行为。最后,要建立以技术引进为自主创新服务的制度,防止过度引进产生技术依赖,导致原有的研发能力和科研队伍流失。
三、充分利用国内市场的战略资源。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是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宝贵的战略资源。它既从需求上为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创造了机会,也为本土创新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应当努力创造条件为本土技术提供应用机会和发展空间。首先,要毫不动摇并切实落实在产品采购上对自主创新产品优先的措施。其次,要下大力气打破垄断、让企业依靠自主创新在竞争性市场中成长。最后,要鼓励本土企业根据中国国情选择自主创新策略,使中国企业能够围绕本土市场的特质不断提高水平,最终依托高速成长的中国市场走出中国特色的主导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