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洪绂曾顾问:生态文明是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的基本要求


今年,我国成立最早、最有影响的学术团体之一——中国农学会迎来了90华诞。前不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中国农学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在农学会90年华诞之际,九三学社中央顾问,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主任委员洪绂曾表示,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基本要求。
中国农学会是我国家成立最早、最有影响的学术团体之一。洪绂曾介绍说,早在1895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发表了《创立农学会征求同志书》,率先倡导创立农学会。1896年,罗振玉、徐树兰等倡导“广树艺、兴畜牧、究新法、济利源”成立了农务总会,并且于次年创刊我国最早的农业期刊《农学报》,梁启超还为《农学报》作序,《农学报》的创刊与发行,在我国近代农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为中华农学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1917年,陈嵘、王舜臣、过探先等一批最早留学回国的农学家发起,以“研究学术、图农业之发挥,普及知识、求农事之改进”为宗旨,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中华农学会,公推张骞为名誉会长,陈嵘为第一届会长。通过举办年会,出版《中华农学会报》,开展对外交流、组织农事试验,引进和推广农业新技术,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开辟了中国近代农业科学研究之先河。之后,中华农学会每年都举办学术年会,毛泽东、冯玉祥分别于1926年和1928年出席过会议并且发表重要演讲;同时农学会还设立了奖学金达10多种,资助了如陶鼎来、庄巧生、朱祖祥、何康、卢良恕等一大批青年人才从事农业研究或出国留学。1950年11月,由王绶、梁希、杨显东、金善宝等41知名专家和农业界知名人士在北京组建了农学会恢复筹备委员会。到1951年4月,经过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核准备案,在中华农学会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农业科学研究社、延安中国农学会、新中国农学会等成员,更名并组建了中国农学会。内设农、林、土壤、植物病理、昆虫、畜牧兽医等多个专科学会,掀开了农学会发展的新篇章。其间,先后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和农机具100多个;向中央提出过《关于植保工作的建议》,得到毛主席的重视和批示。为了加强农学会工作,还成立了中共中国农学会党组,对各专科学会进行了调整,分别设立了中国作物学会、畜牧兽医学会、园艺学会、植保学会、植病学会、茶叶学会、热作学会等。创办了《作物学报》、《园艺学报》、《畜牧兽医学报》、《植物病理学报》等一系列学术期刊。到1978年,邓小平、华国锋、陈云、王震等9位领导同志批准,恢复了因“文革”一度中断业务的农学会工作;而且在人员编制、机构设置等多个方面都给予了加强。在这一时期,通过组织学术研讨、技术引进和推广等活动,最早引进和推广了地膜覆盖及北方稻区机械化高产技术;最早提出了“农业发展要改变‘以粮为纲’的单一经营思想,坚持因地制宜,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建立合理平衡的农业生态系统,发展大农业的思想”;提出了加速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建议;率先提出了全面综合开发黄淮海平原的建议、关于发展我国北方旱区农业的建议、关于对全国贫困地区实行10条特殊政策的建议等一系列重大建议并被采纳。经过90年的发展,中国农学会已经成长为我国农业领域里具有重要影响的农业科技专家团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农学会下设32个分会(专业委员会),有30多万个人会员,500多个团体会员,同时对全国31个省一级的农学会的工作进行指导,基本在全国形成了一个组织网络体系。
今年是中国农学会成立90周年。洪绂曾曾经担任中国农学会会长,他说,他一共参加过两次周年纪念大会,他认为,随着形势的发展,农学会在农业生产、农业发展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一方面队伍逐渐的强大和完善,学科更加齐备,同时农业部和中央部委领导会非常关注中国农学会的条件,为农学会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环境。谈到90周年纪念大会和以往有什么不同?洪绂曾说,此次90周年纪念大会特别突出的是海峡两岸两岸一起召开纪念大会,并且以“两岸农业科技与世纪中华农业”为主题,举办了“海峡两岸农业科技论坛”,还举办了海峡两岸青年课业科学家论坛”和“休闲农业南京论坛”。这些活动参与的学者和专家大约有3000多名。两岸农学会交流合作优势,为推进和加强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合作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洪绂曾认为,其中涵义之一是“农村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把生态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提高了到一种人文、伦理的高度,需要大家提高认识,改变观念。“生态文明”的提出,对农业工作者、对农业的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基本要求。洪绂曾认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要特别重视农民智力的开发,农民作为我国全国的一种人力资源,开发潜力是巨大的。把农民的智力开发出来,也就是说我们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应该把农民纳入重点考虑,7亿多农民素质的提高对我们国家伟大民族复兴起着非常大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就这一点来说,农民的培训、农民的职业教育,乃至如何提高农民的职业素质,把他们变成新型农民,变成市民,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农业发展应发挥农业生产的作用、生活的作用、生态的作用,同时还需富裕农民、教育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