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九三学社中医专家反思中医药何以遭遇“弹劾”?


 

 

新闻背景: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教授张功耀今年4月在《医学与哲学》杂志上发表《告别中医中药》一文,今年10月,张功耀和“美国康复科医生王澄”在网上发布“关于征集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的公告”,引起舆论大哗。对此,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这样的签名行为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里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无知与抹煞,卫生部将坚决反对这样的言论和做法。
  “中医药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是九三学社的一个基层组织———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支社不久前召开的一次议政日活动的主题。30多名九三学社中医药专家和其他民主党派医药专家,以当前网络上出现的取消中医的风波为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国家传统医药立法组成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副主任医师苏庆民博士,中国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史大卓,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医学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于友华,分别就中医立法进程、传统中医药和现代和谐社会、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

传统中医药不乏新辉煌

中医药虽有数千年历史,但至今生命力依然旺盛。与会者认为最好的例子莫过于2003年对SARS的抗击。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SARS病死率上,台湾最高,香港次之,大陆最低;在大陆则是广东最低。究其原因,在于中医药的早期介入诊治。在平均费用上,中西医结合治疗为7024元,单纯西医为18867元;在预后上,中医治疗基本无后遗症,单纯西药治疗则出现大面积股骨头坏死。
  多年来,中医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新成果,如砒霜制剂治疗白血病,诱导细胞分化凋亡;青蒿素系列制剂治疗疟疾,成为非洲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针灸在世界的普遍应用;细胞移植结合中药治疗再障以及在乙肝、冠心病、中风康复、妇科疾患等多个方面的应用。
  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愈来愈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中医药在162个国家或地区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开展中医疗法的有50个国家;使用针灸疗法的有59个国家,其中19个国家就针灸专门立法;中医药
  在8个国家获得了法定地位,在9个国家被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在18个国家实行注册管理。
  与会者笑言:与其说中医正在走向世界,不如说世界正在牵手中医!

从“世界典范”到全球倒数第四

回顾建国半个世纪,与会者列举了两组数据: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的统计,1949年我国人口不足5亿人,中医人数为50万人。2003年我国人口增至近13亿人,中医执业医师人数为49万人,但真正能用中医思路看病的却不过3万人,且几乎都是50岁以上的老医师。另有统计显示,我国的著名中医人数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
  然而,在我国的卫生保健体系中,中医曾经是主力军,以低廉的一根针、一把草,在基本覆盖整个农村地区的合作医疗体系中担负起了占中国人口90%的农民医疗问题,为此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在上世纪80年代初把中国的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但是到了90年代初,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覆盖率已低于5%。官方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中国享有医疗卫生保障的人只占15%,换言之,85%的人没有或者说是没有靠得住的医疗卫生保障。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中国卫生分配公平性在全世界排名中居第188位,列倒数第四。
  把这两组数据摆在一起,颇有些耐人寻味。

中医“沉疴”到底在哪里?

在网上掀起“取消中医”风波之后,《望》杂志发表了题为《“取消中医”抖出中医沉疴》的文章,但文章并未对“沉疴”作详细分析。与会者分析说:
  从国家层面上看,我国卫生工作方针虽然“中西并重”,但中医药的资源总量、服务总量只占医药总量的10%以下,多头的行政管理和低水平的财政投入并存,科研竞争经费和自主选题经费倒置。
  从社会层面上看,“祖传”、“御医”、“百年老店”、“返璞归真”……成为某些个人和企业最有效的赢利幌子,中医药从业者良莠不齐,在相当程度上败坏了中医的名声。
  从中医行业本身看,在中医教育上,师带徒的中医传统教育模式被摒弃,现代中医药研究成果不能及时进入现行教材,以致出现培养的中医学生反对中医的现象;在科技发展方面,科学问题与手段发展相脱节,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脱节,技术发展滞后,中医理论、诊疗手段感性认识居多,信服数据不足,以致长期存在“有效性与偶然性”的置疑。
  从发展的总体思路看,在继承与发展方面是回头看还是向前走?在优势与特色方面是固守阵地还是扩大地盘?发展思路不清,徘徊不定。
  与会者认为,面对来自社会的各种诘难,中医界也应该认真地反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