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递交了《关于建立健全三江源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这件提案以其翔实的内容、具体的建议受到广泛关注。其实这已不是九三学社中央第一次关注这座“中华水塔”。如果追溯九三学社中央和“三江源”的联系,至少有5年的历史。
2003年7月初,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就曾率九三学社专家考察团赴青海就“三江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进行考察,并形成了《九三学社中央关于加大“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的建议》,提出在“三江源”地区建立统筹兼顾生态保护建设、群众生产生活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良性机制,建立“三江源”地区保护与建设常设机构。当年8月,这份《建议》以“直通车”的形式报送胡锦涛总书记,受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九三学社中央的建议,推进“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此后,温家宝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相继作出指示。国务院常务会议于2005年1月审议批准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并于2005年8月正式启动实施,项目总投资超过75亿元。
规划实施的起点,并没有成为九三学社中央关注三江源的终点。5年间,九三学社中央依然保持着对“三江源”的关注,九三学社中央领导和专家学者多次关注三江源,并通过多种方式建言献策。
九三学社中央对三江源的关注得到了中共中央的高度肯定。去年九三学社召开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中共中央的贺词中提到了九三学社深入调查研究三江源生态保护,积极建言献策,为中央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规划正式启动实施以来,“三江源”地区生态建设初见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但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多方面原因,“三江源”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十分落后,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仍然十分困难。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九三学社中央觉得有必要再次就三江源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在结合相关调研的基础上,《关于建立健全三江源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面世了。与5年前那份建议相比,今年的建议关注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都更具体。比如,由于对“三江源”地区水源涵养、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林地主要为灌木林地,但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对江河源头、两岸和自然保护区只补偿有林地。因而三江源地区1870万亩灌木林地、疏林地及灌丛地未纳入补偿范围。九三学社中央建议将这些灌木林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范围。“三江源”地区实施生态保护项目后,每年减少地方收入1亿元以上,同时新增支出5亿元。提案建议建立生态效益补偿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中央财政增设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科目,对“三江源”等以发挥生态功能为主的地区实行长期补偿。建议针对一些因生态保护制约而影响发展的特殊贫困地区,设立专项扶贫资金,集中解决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困难,并尽快在三江源地区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