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新城建设人口问题是核心


建设新城是各国应对大城市发展困境的普遍做法,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首都应对诸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城市病”的一个重要举措。20世纪初,伦敦就建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卫星城——莱奇沃斯,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伦敦共建成8座卫星城。之后,巴黎、莫斯科、东京、首尔、开罗、新德里等首都先后建设了若干卫星城。

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经国务院批复出台,确定建设包括顺义新城、通州新城和亦庄重点新城在内的11座新城,并于当年启动实施了顺义、通州、亦庄三个重点新城的建设。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在调研时发现,新城人口发展有悖初衷。按照规划,每座新城人口是在90万左右,新城将来的人口结构主要为:①中心城区人口;②农民转居民人口;③外来人口。以达到疏解中心城人口、集聚新的产业、带动新的重点区域发展的目的。但是,目前重点新城的人口发展与规划意图相悖。一是三座重点新城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据预测,2010年和2020年,顺义、通州、亦庄人口总量均可能突破原有的人口规划目标。据预测,顺义新城人口在2020年将达到108万,预计高出规划18万。二是重点新城新增人口结构失衡。规划中位居第三的外来人口群体事实上已经成为重点新城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至2007年,外来人口占新增人口的比例,亦庄为45%,顺义为66.6%,通州为84.7%,预计今后重点新城内外来人口规模仍将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重点新城对中心城区人口的吸引力明显不足,这主要体现在户籍人口的“有户无人”。顺义人户分离比重大于17%,通州在2000年人户分离超过了34%,现在预计达到50%。三是大量流动人口分布于低端产业,不利于重点新城向高端产业发展。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认为,导致重点新城人口发展失衡的因素有多个,包括区域人口宏观调控机制不完善,人口吸引、吸收、截流的功能政策明显缺位,管理协调体制存在明显盲点,公共资源调整滞后等。如现有重点新城所在辖区存在着上下不通顺、部门间协调难度大;交通、运输、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资源在原有老城区过剩,在新城区配套不全,等等。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提出6点建议,从总体思路,规划目标,体制机制,到政策配套,对重点新城合理调控人口总体规模、优化人口结构、平衡人口分布,有着完整的构想。在总体思路上,他们提出,应围绕新城建设规划的人口规模、结构和分布三个方面,从公共政策导向、市场经济协同以及综合制约体系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统筹、合理调控。在具体实施上,他们建议,尽快建立健全北京市重点新城建设协调领导机构;尽快调整及完善重点新城建设人口规划的多元目标;全面建立和健全重点新城建设中的人才吸引、劳动力吸收、人口疏解的长效机制;通过产业功能分解来实现对重点新城区域人口调控的预定目标;重点加强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探索人口居住证管理模式,即在重点新城内不分本地人口和外地人口,实行统一的人口居住证管理模式,这种居住证应覆盖新城内所有的人口,以数字化信息管理来构建重点新城以及其他新城人口动态预警机制,便于及时发现影响重点新城建设的重大人口问题,并及时采取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