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30多年后,唐山依然有12.8万户居民住在破旧的棚户区,总建筑面积达970万平方米。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社员、唐山市第二医院院长张志刚与11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建议,国家对唐山这座震后重建的特殊城市应给予特殊政策支持。
张志刚1978年来到唐山。他介绍说,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国家先后拨付专项资金支持唐山震后恢复性建设。当时由于国力有限,政府为了尽快安置受灾群众,以满足灾后居民基本居住需求为目标,组织建设了一大批平房。但这些平房简陋,居住条件差,很多没有供水、供气、供暖等基本设施,住宅区内缺少配套建设的公益设施和商业用房,而且多数地处城郊边缘,布局分散。经过30多年的使用,大部分住房已老化,不宜居住。特别是大部分危旧平房位于采煤塌陷区和波及区范围,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很大威胁。虽然经过不懈努力,唐山已经搬迁改造790万平方米,安置居民12万多户,但至今仍有536片,总建筑面积达97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还在使用,涉及居民12.8万户。
实际上不仅仅是棚户区,唐山还有2200万平方米的灾后重建建筑也需要改造。张志刚说,当时是一张图纸盖遍全市,震后民房建设基本没有考虑建筑节能问题,基本没有保温隔热措施,建筑功能不完善,其中在1976-1986年间兴建的2200万平方米楼房最为严重。室内热环境差,冬天室内温度低,平均只有14度左右,而夏季室内温度高,顶层有的达到30度以上。这是历史留下的欠账,是唐山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后特有的情况。
张志刚说,虽然唐山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以及全国军民的无私援助下,在震后较短时间内基本解决了住房问题,创造了一个奇迹。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居住在震后棚户区和老旧住宅的群众人居生活环境差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广大群众对进一步改善人居的愿望非常迫切如今,唐山市已经把棚户区改造作为城市建设改造的“1号工程”。按照规划,唐山计划用3年时间,将市区震后棚户区和城市既有居住建筑全部实施改造。
张志刚等11名代表的建议里提到了这样一组数字。唐山震后棚户区改造工程,按照1:1.5置换比例测算,需建设安置住房160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425亿元,既有居住建筑综合改造工程,总改造面积220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10亿元。2007年-2008年,全市已经开工建设安置住房235万平方米,今年计划再开工191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综合改造已完成121万平方米,今年将引进德国节能技术新改造500万平方米。
张志刚等11名代表提出4点建议。一是按照中央关于煤矿“棚户区”改造政策有关规定,对唐山震后棚户区危旧平房改造工程所设计的配套基础和工艺设施建设费用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2008年开工的廉租住房,国家按照每平方米300元给予补贴,提请按照此标准,给予唐山1600万平方米棚户区安置住房给予补贴。二是唐山220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综合改造,按照成本每平方米500元计算,共需资金110亿元,虽然国家给予每平方米45元补贴,但资金缺口仍比较大,恳请国家进一步支持。三是对震后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给予用地指标支持。由于大部分棚户区危旧平房位于采煤塌陷区和波及区范围内,需异地改造新建安置住房,共需占用农用地320公顷,建议国家在用地指标上予以特殊倾斜。四是为扩大资金来源,提请把唐山列为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补充用于经济适用房建设试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