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号召,这既是当前改革开放的实践需要,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需要,是一个兼具重要实践作用和深刻历史价值的重大命题,是一个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命题,是一个关系到民族灵魂塑造的重大命题,是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重大命题。这个命题一经提出,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和研究。社中央专门就此召开专题常委会,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
一、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灵魂、长治久安的保障、战胜困难的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伟大的历史起点上。这个起点被胡锦涛总书记概括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第三次伟大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景奋进。”第三次伟大革命,使当代中国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巨变。这一巨变首先是经济基础,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转变激发了生产力的巨大释放,使中国的国民经济总量大幅提升,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其次是中国经济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之中,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镇,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发动机。其三是经济基础的变化引发了思想观念、上层建筑的深刻变革。从革命战争年代延续到社会主义建设年代的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一元价值观受到震动,对外经济开放和外来文化思潮的引进,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得日益多元、日益开放。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市场经济价值观对原有固有的一元价值体系造成的巨大冲击。具体表现为:一是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对原有信仰体系的冲击,对道德伦理领域的渗透,对人性的异化。马克思主义对此有过许多经典论述,可惜并未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二是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对人际关系的扭曲,过分的强化竞争,而且是依附权力的不公平竞争,改变了人际关系的强弱地位。在巨大的冲击下,人们的价值体系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一方面,社会分层造成的多元化利益诉求,网络出现后对传统诉求格局的改变,带来了空前的思想解放和活跃,带来了新的民主意识和民主格局;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们思想的相当无序和紊乱,严重缺乏核心价值体系对自我的约束和提升。导致新形势下的中国社会,处在深刻的思想精神悖论之中。一面是社会财富的巨大积累,人们生活水平不同程度地普遍提高。另一面是社会各阶层人群中,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对现实不满、牢骚甚多。诚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端起饭碗吃肉,放下饭碗骂娘”现象,十分普遍。
这里虽然有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建设的滞后和缺失造成的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尽合理、不尽公平、不尽公正有关,但更与核心价值体系迟迟未能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制约、限制人内心对物质财富的过度追求与盲目冲动有关。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当我们把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们社会追求目标的时候,人们心里却普遍存在希望少付出多收获、一日即富的享受小康心态,而不是辛勤劳动、逐步富裕的建设小康心态。核心价值体系的长期缺失已经开始影响到人们的心理情绪,影响到人民的道德伦理,影响到经济生产的发展,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健康。今天社会普遍的物欲膨胀和心态失衡,其中有经济物质和分配制度的“硬道理”,更有核心价值体系缺失的“软道理”。
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需要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诚如马克思•韦伯说的那样,任何一项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这种精神力量中最基本的力量就是核心价值体系。世界古老文明作为整体保留下来的就是中华文明。几千年香火不断,绵延不绝,就在于这个民族早在西汉就确立了以儒家学说为体、并逐渐吸收先秦诸子学说合理要素、其后又吸收了通过西域传进来的外来文化要素,建构起来的核心价值体系。当代中国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重大困难和挑战,要战胜、克服、解决这些困难和挑战,就需要一种扎根当代中国现实土壤,切切实实又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和献身精神的核心价值体系。
每一个发展成熟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美国、欧洲各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等国,都有着自己明确的核心价值体系。以美国而言,从1620年第一批移民“五月花”号公约开始,就逐渐形成了其以新教为基础、个人主义为中心、以移民文化为传统、以爱国主义为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在新加坡、日本的核心价值体系中则可以看出儒家学说和现代资本主义市场法则混合的影子。它们都凭借着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制约着人们的日常行为,稳定着社会、国家运行的正常秩序。核心价值体系已经渗透在国民的日常生活之中,转化为国民自觉的行为准则。一旦核心价值体系受到侵蚀、破坏,国家就会遭遇困难甚或灾难。2009年的金融海啸,就可以看成是美国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的迷失和挑战。人们从中可以看到,不加限制的自由资本主义对金钱的追求和贪婪,是如何极度膨胀,最后造成了一场波及全球的灾难,严重破坏了美国的经济与社会。
核心价值体系的威力是无穷的,是任何国家和民族不可或缺的。一个国家要有精神,一个民族要有力量,一个人要有信仰。精神、力量和信仰就是扎根于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地上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软实力取决于这个国家、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取决于核心价值体系能否凝聚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力量,能否成为这个国家、民族的价值共识,能否对周边国家、民族产生良性的影响。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能不能确立一个超越、统领多元价值,让各阶层民众共同接受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底子贫瘠的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所在。这样的大国,没有一个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盘散沙,就会四分五裂,有了核心价值就是一个不可战胜的历史巨人。
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需要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没有这种引领就会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变化中迷失前进的方向。五千年历史的中国,造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实基础,六十年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实践,推动了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与时俱进、发展完善。我们有条件、更有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构、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
回顾新中国六十年的历史,一旦核心价值体系发生混乱,中国就遭遇折腾、遭遇困难、遭遇浩劫,一旦有正确的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就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回顾中华民族取得的成绩,无论是用大爱谱写战胜汶川特大地震的英雄篇章,还是举全国之力办一届充满中华文化魅力的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无不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纵观当代中国出现的许多社会问题、社会难题,如三聚氰胺问题、大头娃娃奶粉问题、贪污腐败问题、房价居高不下问题、连续不断的矿难、时有发生的校园暴力等问题,说到底都和核心价值体系缺失有关,和社会道德、心理、精神存在的缺陷有关。实践证明,处于巨大的历史变革之中的当代中国,要改变核心价值体系缺失的现象,既有赖于全面推进法治建设,规范人们的行为,更有赖于核心价值体系对国民精神世界的提升。我们必须加快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当前特别需要理直气壮地建构、宣传、践行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理想。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发展、要完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相对稳定、同时又在缓慢发展演进的体系。这是因为没有稳定性就无法成为一个能长久影响、指导人们生活的人生信仰。同时,我们要看到,社会发展在演进,我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还不那么深刻、那么全面。核心价值体系的完善有待于时间的沉淀。在这里要注意做到:
1.五千年中国文化积淀与当代中国国情相结合。在世界的古老文明中,唯有中华民族的文明文脉穿过五千年的历史风雨,博大精深,积健为雄,没有中断过,绵延至今。其它如佛教诞生在印度,但现在印度已经没有佛教,墨西哥玛雅文明也中断了,两河流域文化、阿拉伯文化都几经更迭,成为历史的陈迹。马克思•韦伯认为,一种精神力量总是和社会文化背景渊源密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于当代活力的元素有:儒家强调人与人关系相处以“仁爱”为中心的思想,道家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相处的“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共生”的天人合一。其中包含了人类生存的最基本关系,即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和自我与自然的关系。对于当代中国的生存、发展,乃至人类的进步,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我们要根据当代中国发展的国情,特别是市场经济建设的新问题,加以改造,剔除其中那些不相适应的、容易被扭曲、被曲解的东西,使核心价值体系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成为经济伦理学、社会伦理学建设的方向和基础。
2.中国文化、伦理传统与人类优秀文明的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伦理可以而且必须和人类优秀文明结合,放在人类优秀文明的背景下加以出新、完善。现在有一些理论文章对普世价值的研究采取了简单否定的粗暴做法。我们认为,普世价值有没有?有。事实上在人类社会漫长演进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超越社会、超越时代、超越国家民族、超越政治制度的基本评价尺度,如高尚、正直、良知等。这些尺度构成了人类社会稳定的价值基础,也是每一个社会评价一个人的品性好坏的基本尺度。但我们同时要看到,普世价值在利益纷争的当今世界,又常常成为强权霸权和国家利益的代名词。比如民主具有普世价值的一面,但它可以被用来作为侵占他国资源的“理由”,比如“人权”具有普世价值性,但它可以保护自己的“人权”而置别国的“人权”于不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客观、科学、实事求是地讲透普世价值,是现在建构核心价值体系,使核心价值体系让年轻一代信服的重要工作。我们认为,西方文化传统中对个人个体的尊重,应该成为我们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借鉴。
总之,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历时性和共时性、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要注意意识形态特色,又不能简单地意识形态化。
三、当前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当前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和完善,中共中央已经有相当完整的体系性提法。实际上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心是“树人”,就是在世界上确立什么样的“中国人”,在日常生活和重大事件中,我们做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标准来处理自己的行为,对待自己的生活。我们认为,当前的建构和宣传教育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1.强化面对现实的针对性,克服脱离实际的空洞性。如前所说,我们生活的时代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逐渐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核心价值体系要认真回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怎样生活,怎样对待利益,尤其是在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物质诱惑和内心良知发生重大冲突时的价值取向在哪里。现在的宣传理论文章普遍缺乏现实针对性,流于空洞。我们仍然要坚持自文艺复兴开始,人类进步思想对金钱、物质的批判和限制,要让市场经济的价值体系回归市场,防止其“溢价”、“越位”,成为精神生活、伦理领域的核心价值标准。
2.强化宣传教育的生动性,克服经院哲学的说教性。就我们看到研究宣传核心价值体系的文章来看,其中有相当部分的文章从概念到概念,干巴巴地说理,充满了新八股和经院哲学的枯燥气息,特别缺少生动事例的分析。要从各种社会现象入手,导入核心价值的理念。我们认为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除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时代精神,拟加入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确立生命至高无上、生命没有高低贵贱的之分,生命价值与生命经济价值无涉的理念。突出对个体生命的热爱、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公共性与私人性的适度平衡。今天中国社会出现的不少社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核心价值体系的缺失,归结为人文精神的缺失。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一定要兼顾崇高性和世俗性的统一。
3.强化理论研究的集聚性,克服空泛浅薄的一般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当前重点是要面对、解决物质和精神,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即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义理关系。要客观分析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各自特性和局限,认真解决个人自由与社会整体进步的复杂关系,一定要澄清当前网络发达、活跃所造成的青年思想的紊乱。既要达理也要通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宣传离不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但同时要适度淡化其意识形态性,强化其人性自身的特点,使其内化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基本构成要素。
4.强化共同参与的平等对话,克服脱离群众的言行不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是培养社会国家需要的健康的公民的需要,也是公民自身发展的需要,必须由全社会共同参与。其根本指向是中国改革开放未来的中坚力量——年轻一代。必须用当代青年接受的平等对话的方式,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特别是电影、电视剧、网络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在这方面美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如好莱坞电影实际上以娱乐的方式渗透了美国社会的核心价值,对于缓解社会矛盾,修弥社会对立,起到了一定的社会作用。相反,我们的一些电影大片铺排杀戮、血腥、暴力、乳沟、性欲,与核心价值体系背道而驰,却得到政府一些有关部门的批准、支持。同时,我们也怀疑我们不少宣传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本身是否从内心信服核心价值体系,把其作为人生信仰在追求、在实践。如果没有一大批真诚信仰这一体系的人们去推行,并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信仰,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将会落空。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作为全社会最重大的历史使命加以落实,在落实中一定要注意其在当代的实践性和人性的亲切感召力,使其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挥重大的精神支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