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余万霰:在极光中战冰斗雪的勇者


2009年春节前夕,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邵鸿收到一封来自南极长城站的电子邮件。信中说“来到南极,实地了解了很多情况,感到我国南极战略应有新的思路”。随信还附上一篇关于我国南极战略的建议。邮件的作者是国家第25次南极考察生物医学项目负责人,九三学社社员、南昌大学医学院研究员余万霰。余万霰于2008年11月下旬启程,赴南极长城站工作120天。

追寻极地梦想

余万霰原是南昌大学医学院二附院的医生,在繁重的医疗工作同时进行科学研究,2003年调到医学院专职从事研究工作。早在 1990年,他立足国内研究在美国发表了第一篇SCI论文,从此真正踏上了科研之路。1992年,他开始连续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时间生物学研究)。在20余年的时间里,在繁重的日常医疗工作中,他共完成了4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及近10项省级研究课题,以排名第一获得了江西省科技创新二等奖和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各一项,在国内外发表50多篇论文,独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果专著,在几个国家级学术团体担任职务等。

余万霰在我国时间生物学(俗称生物钟)方面的研究成果国内外瞩目。2005年,国家极地科学考察办公室与他联系,希望他能在南极开展时间生物学研究,从此,余万霰开始进入南极研究领域,与南极科学考察结下了深厚的缘份。2006年,余万霰广泛收集资料,遍访了曾经在极地从事科考的科研人员,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与思考我国在两极战略计划中可能涉及的医学问题,精心完成《对我国南极考察队员实施新的医疗保障》的科学计划。国家极地科学考察办公室召集专家对该计划进行慎重研究,并报请卫生部批准,决定将南极考察的医疗保健任务交给南昌大学三个附属医院轮流承担,并由余万霰负责实施新的医疗保健计划,同时支持南昌大学在南极开展生物医学研究,从此,国家南极考察队的保健医生必须“双肩挑”,既负责后勤医疗保障,又是要开展极地研究。

严寒中镌刻坚实的足迹

赴南极科考对作为科研工作者的余万霰而言是一个质的飞跃。对他来说,能够为国家的极地科考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实现梦寐以求的理想。但在光荣与风采的背后,他也经历了苦于常人千百倍的考验。

在黑龙江省亚布力这个长年冰雪覆盖、温度只有零下二十几度的地方,余万霰留下了坚实的脚印,在极度寒冷的环境里接受了15天的抗寒模拟训练,并成功通过了体检、冬季训练、岗位技术考核、心理测试等各项综合考评。之后,他又随科考队伍转战青藏高原,在海拔5000多米的环境中经受了缺氧适应、雪地生存、登山攀岩、GPS定位一系列的严格训练。虽然南极考察站只有海拔4000多米,但余万霰深知,南极的气候温度更低、更干燥,工作环境远比训练时的场景更加恶劣。为此,他经常自我加码。在南极的漫长艰辛的岁月里,在时常面临冰缝、雪崩、暴风雪、-50度以下的霜寒、极昼极夜、用水困难、食品保障等一系列令中外科学家头疼的环境中,他承担的医疗保健担子更加沉重。不过,余万霰很有信心地告诉记者,中国的科考队历来是准备最充分、纪律最严明的,当然也是最安全的,至今从未出现过人员伤亡,事故率几近于零。余万霰这次去南极是度夏考察,一去就要经历南极的“极昼期”,没有天黑,每天太阳落下不到半小时又升上来。要持续近3个月,等到“极昼期”过去,考察队也结束了考察活动,余万霰诙谐地说:“我只能等到回国再享受夜晚了。”

科研项目进展顺利

2008年11月26日一大早,余万霰随队离京,飞行了近50个小时,经过四次转机,最后由智利空军大力神运输机送到长城站。由于两天两夜没上床睡觉,时差反复颠倒,加上一路吃冷西餐,胃痛和腹泻一起来了。到达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后,本可多休息几天,但余万霰考虑任务紧,坚持随队按期到达。上站后第二天,余万霰的胃肠不适情况刚好转便投入工作。南极虽是夏季,温度却只有-5℃,平均风速5~6级,由于大部分地方要徒步,因此非常艰苦,但余万霰坚持了下来。余万霰在给邵鸿的信中说,“这里工作与生活很辛苦,但作为科学考察确实有很多感悟,这里完全是原始地貌,原生态,植物简单,与人类聚居区的生物多样性差距太大了。尽管我从事地球极地研究几年了,总是不愿来实地,叫别人来替代自己的工作,看来是错误的,来到实地确实可以掌握许多一手资料。”经过数据分析后,余万霰已初步完成国家极地办交办的项目《为考察队员安全与健康建立监控性预防体系》的框架设计,目前正在按计划顺利进行。余万霰在给南昌大学发来的新春贺信中表示:“困难再大,我也要向党和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作为南昌大学南极科考项目的负责人,余万霰此行还有一项任务是在中山站执行南昌大学医学院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即对中国赴南极考察队员进行生物钟基因及若干生物节律检测及研究,该项目由中山站的保健医生、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陈绍平副主任医生在现场执行,由余万霰通过通讯手段指挥中山站的研究工作。

参政议政不辱使命

在南极,尽管条件艰苦、工作繁忙,余万霰始终不忘作为一名九三学社社员神圣使命,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责。余万霰想:2009年是《南极条约》生效50周年,在“最后的净土上”,探索科学规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应采取什么策略?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和实地考察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远在南极的余万霰通过电子邮件向九三学社中央提交了关于我国南极战略的建议。文中分析了目前的国际形势,并从战略上提出了我国应从更深层次参与南极科学考察的建议。目前,该建议已经被作为九三学社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报送的提案。其实,余万霰在参政议政方面早已是硕果累累。他去年撰写的《创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制及运行机制的若干建议》被选用作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九三学社界别提案;近几年撰写的《加强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工作,构建和谐平安社会》、《关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急需构建政府组织框架的研究》等都被九三学社中央选为向全国政协报送的提案。余万霰在南极考察期间,将对南极原生态保护理念以及各国考察站先进的环保技术进行考察,从中探索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的思路。余万霰表示,他回来后将会向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递交一份建议性研究报告。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冰天雪地的南极充满了惊险与挑战,但也蕴涵了无数的科学宝藏与实现光荣梦想的曙光,余万霰的冰雪足迹和参政议政之路会更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