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金善宝入选《永远的丰碑》大型主题宣传活动


新华社1月17日播发的《永远的丰碑》第316期中,详细介绍了曾经参与创建九三学社,并担任九三学社第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八、九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我国著名农学家金善宝的先进事迹。

金善宝(1895―1997),字笑衍,著名育种学家,农业教育家、农学家和小麦专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

金善宝幼年丧父,家境贫困,常帮母亲养蚕、栽树、采笋、砍柴,养成了务农的志趣,几次考入公费学校皆因时局变故辍学,后考入绍兴浙江省立第五中学,毕业后考入费用负担较轻的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修科,毕业留校任实验农场技术员。1930年7月,金善宝赴美留学,先后在康奈尔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作物育种。1932年回国,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编著了《大豆油分及蛋白质》、《近代上米良种法》,1928年发表对我国小麦科研和生产均有重要意义的论著《中国小麦区域》,1934年编著了我国第一部小麦专著《实用小麦论》。1937年日寇入侵。身为中央大学农艺系教授的金善宝随校迁往重庆。在渝期间,金善宝经常参加由周恩来同志领导的“自然科学座谈会”。为表达对八路军抗日将士的慰问,金善宝特送上亲手育出的小麦良种,当邓颖超同志告诉他延安已收到种子时,他十分高兴。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7月,金善宝应邀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会后参加科学考察团考察东北解放区农业等。次年5月,金善宝被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副部长、南京市副市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次年荣获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称号。1957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京成立,金善宝任副院长,1958年9月赴京任职。在农科院期间,金善宝踏遍了全国主要农业区进行考察,并在澜沧江流域发现了“云南小麦”新种。他从全国各地征集了5544个小麦品种,经深入研究、鉴定,确定分属普通小麦、密穗小麦、圆锥小麦、硬粒小麦、“云南小麦”5个种和126个变种,并亲自定名19个普通小麦变种和6个“云南小麦”变种的名称。在对我国2个小麦品种的地理分布情况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指出云南是我国小麦种类最丰富的变异中心。

1957年,他的《中国小麦之种类及分布》一文在国内引起很大的反响。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还组织和主编了我国研究小麦栽培的重要巨著《中国小麦栽培学》。1956年2月,金善宝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文革”期间,金善宝也被“勒令”靠边站。1967年国庆,金善宝参加天安门观礼时,周恩来总理向他提出农科院“全靠你了”的恳切希望,促使他排除干扰和阻力,按计划继续科研。指导助手们进行南繁北育科学研究、跋山涉水选择夏繁地点、考察春麦冬繁生长情况,用在京春种夏收、再在海南或云南元谋秋种冬收异地加代的办法,缩短春麦育种年限,硬是在那“横扫一切”的年代里,筛选出经过地理差异、自然变化、病害考验的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京红号”春小麦良种,在10个省、市、自治区的29处评比试验中,24处平均亩产第一,1976年推广种植60万亩。80年代又育出中7606和中7902春性小麦新品种,在黄淮麦区增产显著,深受欢迎。
  金善宝除躬耕于农业教育与科研园地外,还担任过中国农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中国作物学会第二届理事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第六、七届中央副主席和第八届中央名誉主席,第一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永远的丰碑》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是新华社联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各省区市主要新闻媒体,从去年2月1日起共同推出的。旨在充分展示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风采,回顾中国共产党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先进性的历史,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共同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