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1月18日播发的《永远的丰碑》第317期中,详细介绍了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社员,我国无线电电子学与空间系统学家陈芳允的先进事迹。
陈芳允(1916―2000),浙江台州黄岩人,无线电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学系,1938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留校任教。1945年赴英国科索无线电厂研究室从事电视和船用雷达研究。1948年回国后,先后在上海国立中央研究院生理生化研究所,中科院物理所、电子学所,国防科工委第二十六基地,国防科工委测量通信总体研究所工作,当选为中国宇航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1980年增补为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84年任中国科技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教授,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0年被推选为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他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陈芳允长期从事无线电电子学及电子和空间系统工程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工作。曾参加英国早期海用雷达的研制试验工作。研制了电生理测试仪器。在北京电子研究所提出并指导研制出国际上第一台实用型毫微秒脉冲取样示波器。1964年和李力田等研制出飞机用抗干扰雷达,投产后大量装备我国歼击机。1964年至1965年,提出方案并和徐建平等研制出原子弹爆炸测试仪器,参加了卫星测控系统的建设工作,为我国人造卫星上天作出了贡献。1970年他提出并和共同工作者于1980年完成了微波统一测控系统,成为支持我国通信卫星上天的主要设备,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8年因航天测量船上电磁兼容问题的解决,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曾荣获国防科工委先进科技工作者标兵称号。著有《无线电电子学的新发展》、《卫星测控手册》等,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1986年,他和部分院士联名建议发展中国的高技术,受到邓小平的高度重视,促成了我国发展高技术的“863”计划。
《永远的丰碑》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是新华社联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各省区市主要新闻媒体,从去年2月1日起共同推出的。旨在充分展示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风采,回顾中国共产党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先进性的历史,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共同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