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轰天一震,苍天一片昏暗。地震灾难夺走了许多的生命,毁掉了许多家园,这一切震惊了全国,更震撼了七尺男儿那颗炙热的心。
他是九三学社社员、理县副县长。虽然是挂职干部,但在抗震救灾中他却始终保持着人民公仆的崇高形象,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总是那样执着、坚毅和朴实。
日夜兼程赶赴灾区
地震发生时,苏远东正在河南与河南西保集团洽谈入驻理县下孟工业集中区事宜,双方对投资理县的合作事宜初步达成了共识。得知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心急如焚的他毅然结束洽谈工作,立马驾车向机场进发。到机场买机票时,才知道成都双流机场由于地震影响已经停飞。他更是忧心忡忡,庚即叫驾驶员调头向理县方向飞驰。
一路上,他一言不发,一眼未合,一米未进,只是默默的倾听着收音机关于汶川特大地震的报道。车一直行驶6000公里后,终于到达都江堰,本想超捷径直至理县,谁知国道213线全线塌方,无法通行,随后,便直奔北川县,欲穿过平武进入阿坝州,谁知此路也无法通行。焦急万分的苏远东一刻也不想停留,叫驾驶员调头直冲雅安......
14日20时,行程近3000公里,苏远东终于到达理县。他不顾疲劳,直奔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详细了解灾情,临危受命。
责任大于良心
苏远东是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下派的挂职干部,。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不是共产党员,但九三学社与共产党共荣共兴,我的工作不仅是出于良心,更是一种责任。在抗震救灾中,苏远东身先士卒、勇往直前的实际表现是他“诺言”的最好诠释。
按照理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苏远东承担起了环境卫生保洁组和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的具体职责。受命后,他立即组织防办、地震办、农业水利、国土、气象等部门精干力量,深入各乡镇、村、组,加强对县内灾后危险地段尤其是滑坡地带的监测工作,全力排查地质灾害险情,密切监控辖区内的各流域行洪情况和各电站水库储量,全力做好次生灾害预防工作。他不顾山高坡陡、余震不断、飞石滑落的危险,和地质专家一道,深入县城后山、通化乡西山村、桃坪乡佳山村等地,实地查勘地质灾害情况,现场提出整改方案,及时疏散受胁群众。
地震发生后,理县县城1万余人集中居住在临时帐篷内,人员密度相当大,且生活垃圾很多,城市环境卫生是摆在抗震救灾中的一件突出问题。苏远东深感自己所肩负的责任重大,立即开会研究应对之策,迅速安排工作任务,各项工作都细化到了责任单位和人头,落实了具体责任,保证了环境卫生有人抓,抓得了、出成效。在调动本县的医疗、防疫力量的同时,还整合了云南、青海、河南、广东、三军医大等多股专业防疫队伍,进行合理安排,驻乡入户,全面救治、消毒杀菌,形成了一支组织有序、科学管理的专业队伍,保障了各种药品的供给,切断了各种污染渠道,保证了大灾之后无大疫。记得一位外地记者刚到理县县城时,这样问到:“你们理县的灾区在哪里?”,市民回答县城也是灾区时,记者十分惊诧,露出怀疑的眼神。
心系群众 深入一线
长期生活在成都平原的苏远东,主动到理县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命,自愿到全县仅有的几个不通公路之一的高半山村——下孟乡清流村,组织开展灾民安置、生产自救、灾后重建等工作。
面对灾情,面对受灾群众,一颗炙热的良心驱使着他不敢懈怠。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那份感情和挚爱,他不顾山高路险,深入基层,走村串巷,一面查看灾情,一面看望受灾群众,问寒问暖、了解民情,帮助解决存在的具体困难。与他一道前往的驻村干部开玩笑的说:“你这个‘川西坝子’,爬山居然比狗都跑得快。”
在驻村期间,他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和‘特殊待遇’。他实地踏勘地质灾害情况,组织群众将过渡安置房建设到安全地带,帮助解决群众急需的帐篷、彩条布等物品,为灾后重建赢得了宝贵时间;多方争取,调运适宜种植的玉米种,发动群众及时改种,力争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他时刻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引导人民群众摒弃“等、靠、要”的陈旧思想,树立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意识,进一步坚定了抗震救灾的自信心和决心。
在工作中,苏远东强调,因为有了这次特大的自然灾害,才有县级干部包村住户,我们一定要整合各种力量,采取一切有效办法把老百姓抚慰好、安置妥当。在加强防疫的同时,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家园重建工作,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也要利用这次机会,充分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重塑生产生活的信心。一定要改变整村、整组和羌寨的面貌;一定要结合实际,做好科学规划,不仅要解决当前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还要考虑到以后一段时期,甚至是几十年、几代人的发展问题;一定要突出重点、抓好特色、塑造品牌,统筹规划,着眼未来。我们走了,要给当地老百姓留下“实事求是、科学发展、自强不息”的工作作风和精神财产。该村的一位农妇拉着苏远东的手,哭泣着说到:“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感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