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当年价格计算,2007年是1978年的68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9.85%。
30年来,我们在宏观调控方面既经验,也有教训。我们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两次严重的通货膨胀期,也经历了1998-2002年长达5年的通货紧缩期。经济增长虽然总体上平稳,但是,也有过大起大落。其中,1984年GDP增长高达15.2%,而1990年却降低到3.8%,二者相差11.4个百分点,或者说,最高增长速度是最低增长速度的4倍。
要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宏观经济的政策目标首先是平稳。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宏观调控时,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居民就业和实际收入增加的关系,这是一条基本经验,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针对当前的经济状况,防止经济过热和严重通货膨胀,必须选择好宏观调控的手段并把握好调控的力度。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们经历了经济过热期、紧缩期和平稳期三个典型的经济运行阶段。对这三个阶段的相关宏观统计数据及其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居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客观的数量规律,对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1992年至1996年,是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的5年;从1998年至2002年,是经济增长减速,出现通货紧缩的5年;从2003年至2007年,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通货膨胀适度的5年。
在1992年到1996年这一时期,经济增长年平均高达12.44%,通货膨胀率年平均高达14.2%。经济增长很不平稳。增长极差(即最高增长率与最低增长率的差数)为4.2个百分点,是平稳期极差的3倍。标准差(或称标准离差)为1.89,也是平稳期的3倍。进一步分析,导致过热的主要原因是由居民收入增长决定的消费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引起的。在这5年中,居民消费平均增长26%,恰好接近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固定资产年平均增长33.8%,无疑是旺盛的消费需求拉动的。当时,外需并不重要,顺差不过百十亿美元。居民消费增长过快是因为收入增长超过了经济限度。5年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3.5%,最高年份(1994年)高达35.6%;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22.4%,最高年份(1994年)高达32.5%。
在1998年至2002年这一时期,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可能来自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上一时期针对经济过热的调控措施可能有些过头;二是亚洲金融危机可能有些影响;三是居民收入增长过慢,尤其是农民收入增长慢,这是最主要的原因。5年中,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3.4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36%,城乡收入差距迅速扩大,严重制约了消费需求。居民消费增长率由上个5年的26.0%骤降至7.3%,增长速度不到上期的1/3。通货膨胀率为-0.38%,经济中缺乏活力,人民生活改善很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在宏观调控中作了很大努力,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最值得总结的一点也许是我们过份相信了凯恩斯主义理论,过多地看重人的作用,而轻视了市场的作用。
在2003年至2007年这一时期,经济增长平稳较快,通货膨胀适度,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尤其是外贸发展迅速,整个经济充满了活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一方面归功于上一时期重视发展外贸,尤其是在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我国进出口贸易迅速增长,顺差逐年扩大。在这一时期,外贸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高达60%,2007年提升到67%。另一方面,在这一时期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农民收入逐步提高。5年平均,农民纯收入增长10.86%,比1998年至2002年的增速提高了3倍,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10.16%)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刺激了消费,居民消费平均增速比1998年至2002年这一时期提高了4个百分点以上。
分析上述三个时期的数据,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要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有适度的通货膨胀率,否则经济缺乏活力。我赞成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的观点:“最优的通货膨胀率肯定是正的,或许高达2%或3%”。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通货膨胀率只要不超过5%,经济就有可能长时间保持10%左右的增长率。二是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并与经济增长率同步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居民收入不仅是刺激消费的主要因素,而且在就业调查不完备的情况下,城乡居民的收入变动可以说明就业状况。所以在制订宏观经济政策时,应当将居民收入指标定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我国近期出现经济过热和严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只要措施得力,宏观调控适度到位,这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
经济过热归根结底是由需求过盛引起的。近期,居民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进一步加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消费需求由居民收入决定。2008年,居民收入不大可能比2007年增长更快,居民消费需求也就不可能加速扩张。出口需求面临许多不利因素。一是美国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有可能出现衰退。美国经济衰退会拖累世界经济增长和影响我国外贸出口;二是人民币对外升值(汇率提升)对内贬值(通货膨胀),提高了出口产品的成本,会削弱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外贸出口有减少的可能性。但是,推动经济过热的人为因素依然较大。各地政府换届后建设热情很高,有可能推动投资继续过热。不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投资是由市场决定的。企业产品市场不扩大,出口和居民消费增幅收窄,投资也不会大幅增长。
对去年下半年开始的过快物价上涨要认真分析原因,防止把错脉和开错处方。我认为,本轮物价上涨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价格“剪刀差”没有消除,初级产品价格过低,是在外因引导下的自发调整。这种调整是必要的、合理的,是市场作用的结果。我国农产品、矿产品和能源价格被严重扭曲,当前的状况是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与国内很接近,有些产品国外还比国内便宜,但是,农产品价格比国外市场价格低很多。例如大米,无论是在美国、日本或欧洲,都比国内价格高5至10倍。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即使没有有形“传递”,也会有无形“传递”,不可能被人为长期扭曲。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是产生“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应当让农产品在市场上有合理的价格,让农民在市场上取得社会平均收益,否则农民就不愿意种商品粮、养商品猪。
初级产品价格向上调整会带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整个物价水平在一个时期会有较明显的上涨。但是,不合理价格调整不会引起严重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本质上是货币供给超过了经济运行的实际需要形成的,不可能实现自动平衡,需要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才能平衡。部分产品价格被扭曲的市场调整一般会自动实现平衡。我们预计今年二季度物价有可能逐渐平稳,全年GPI不会超过5%。
有人认为,本轮涨价是由于流动性过剩引起的,“是经济对国际收支失衡和人民币实际汇率偏离均衡水平进行自发调整的一部分。如果不均衡状况不改变,而均衡水平的调整就会持续下去,通胀就可能成为中期内需要应对的问题。”诠释此观点,无非是说外贸出口必须减少,人民币必须升值,否则通货膨胀就不可避免,而且是长时期的。对这些观点,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我们的结论是: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有可能减速,严重通货膨胀可以避免。宏观经济政策应当适时调整,要继续鼓励发展外贸出口,努力促进居民消费适度增长。为了防止出现通货膨胀,应当努力削减财政赤字,压缩政府消费性支出,调整银行存贷利差,稳定人民币币值。
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搞好宏观调控必须综合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实现两者的合理组合。当前要重点关注相关的几个重点问题。
——关于流动性过剩问题。所谓流动性过剩是指货币供应量超过了经济的需要,通常用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来测度。这个比值并不是绝对的,经济中究竟需要多少货币,既与经济规模有关,还与货币的流通速度等因素有关。当前我国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但是引起过剩的主要原因是“热钱”,而不是外贸顺差。因为任何外币都不能在国内市场上直接流通,企业出口产品赚回的外汇必须兑换成人民币流通,企业才能进行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所以,外贸顺差兑换成人民币不会额外增加流动性,是经济自身的需要。我们的政策导向应该是继续鼓励发展外贸出口,转变进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而不是防止顺差扩大。为了解决外汇占款过多和国家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矛盾,应当尽快改革结售汇制度。
——关于人民币升值预期问题。国内外一些人有意制造人民币升值预期,将有可能对我国经济形成破坏性影响。国际上有名的金融专家,包括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A•蒙代尔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当代金融发展和金融压抑理论奠基人罗纳德•泰金农等学者都主张稳定人民币汇率。认为稳定人民币汇率有利于中国经济高增长,也有利于世界贸易。人民币升值预期不仅影响企业向海外投资,而且导致大量热钱涌入,形成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虚高(即房市和股市泡沫),可能引发金融危机;人民币的实际升值会影响外贸企业发展,减少就业,可能导致经济不合理减速。
——关于房地产业市场过热问题。近几年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2007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直接关系民生,关系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当前的主要问题是,房屋销售价格上涨过快,房地产市场“虚热”。“虚热”的原因之一是由房屋升值预期的投机行为形成。投机者买房不是为住而买,而是为卖而买,为出租而买,恶炒房屋价格。获得土地转让金的政府的趋利行为,为了得到巨额土地转让金有意抬高地价,推动房屋价格上涨。针对这两个问题,政府应当运用税收杠杆阻止投机行为,用上收土地转让金的办法消除地方政府的趋利行为。
针对今年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温家宝总理担忧2008年恐怕是经济上最为困难的一年。为了防止2008年经济过热和出现严重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和资产价格虚高等突出问题的性质,综合运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综合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实现二者的合理组合十分重要。当前实行的是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组合。贯彻执行这一政策组合,各方面应当统一认识,正确把握“稳健”和“适度从紧”的力度才能达到好的政策效果。稳健财政应当量入为出,努力削减财政赤字,以实现财政平衡为目标;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重点是控制信贷规模,稳定汇率,调整利率,以稳定人民币币值为目标。从长远看,实行紧预算和宽松的货币组合可能更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