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抗震救灾 我辈责任


——记九三学社金山区委常务副主委鲍晓荣

5月18日,九三学社金山区委常务副主委,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内科、肾内科主任鲍晓荣参加上海市第二批医疗救援队,于上午8:30从上海浦东机场登机,飞赴四川抗震救灾第一线。

“我是内科主任应该上”

5月17日18:30,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接到上级要求,立即抽派肾内科专家参加四川救治地震伤员。作为该院内科、肾内科主任,鲍晓荣认为抗震救灾乃我辈责任,理应当仁不让,主动请缨。医院领导考虑到内科的行政和业务工作都离不开他,准备另派他人。可他一再请战,还摆出了自身的业务好、身体条件不错、家人都很支持等一堆理由,并说服医院中共党委副书记顾勇替他四处“说情”,最终成为金山区医疗机构临床医务人员赴四川抗震救灾第一人。

“家人都很支持,我不牵挂”

鲍晓荣的爱人陈春梅是金山医院医学图书馆负责人,她一直非常支持鲍医生的工作,除了生活上安排得井井有条,业务上也是他得力的助手。她十分关注灾区的抗震救灾情况,5月14日就和鲍晓荣分别为抗震救灾捐款1000元;17日晚,在得知因灾区救援急需肾内科专家时,她克服家中困难,坚决支持爱人赴川抗震救灾;当金山区妇联、医院领导慰问她时,她又捐出了慰问款。让鲍晓荣最牵挂的是他的女儿,还有半个月她就要参加高考了,懂事的女儿对父亲能够到四川参加抗震救灾感到很自豪,早已把父亲当作了英雄,并相约:用优异的成绩迎接父亲的凯旋。

“不多做点事,我会很难受”

5月19日,鲍晓荣所在的上海市第二批医疗救援队到达德阳灾区后,他们被安排在德阳郊区的一所临时组建的救灾医院工作,设施异常简陋,只能对伤员作一些简单处理。作为肾内科专家,看着许多正在遭受苦难的同胞,鲍晓荣觉得不做点事,会很难受,有时甚至都不想吃老乡端来的饭菜,因为他觉得实在没有为灾区人民做多少事情。此时的鲍晓荣不再是一个三级医院的内科主任,而心甘情愿地当护士、甚至是护工,能够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他和队员们 “人不休息,马不卸鞍”,全身心地投入到观察病人生命体症、调整病人用药、处置病人伤情、对病人心理疏导的工作当中,顾不上喝一口水、歇一口气。晚上,医疗队又接到上级“19日到20日有6到7级的强余震”的通知,他们连夜转移病人,一起用担架把70余个病人抬到宽旷地的帐篷内,又立即用手电筒逐个核对病人。下半夜,他们又把重伤员转移到刚搭建的大帐篷内集中救治,这样一直忙到20日凌晨3点多钟才把所有病人安置好。当问及救治伤员几乎一夜未睡,感觉累不累时,他说:“说不累肯定是假话,毕竟自己有了一点年纪了,又抬了一夜的病人,确实很累。但为了救治伤员,再苦再累也值得”。

“我的被褥有点干,睡我的床吧”

5月21日,一夜大雨,连续忙碌了一天的鲍晓荣和队友回到临时搭建的帐篷时发现到处都是湿漉漉的,看到队友的被褥都湿了,轮到休息的他说:我的被褥有点干,睡我的床吧。他返身又和当班的队友们一起冒着大雨,一个帐篷一个帐篷地查看病人,当发现有部分病人被褥湿透了,他们不顾生命危险,冲上危楼数次,寻找剩余被褥,给病人盖上;当看到有的病人衣服也湿了,就把自己的衣服拿出来给病人穿,并把他们转移到病房大厅里,就这样又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争取到这次任务,我真的很高兴”

因救灾需要,上级从德阳医疗队的30人中抽派4名医务人员去汶川重灾区救治伤员。30名医疗队员都争先恐后地报名,由于鲍晓荣的业务水平、从业经历和几天来的出色表现,他如愿以偿,赶赴汶川。5月22日1时30分,4人乘救护车连夜赶到成都,换乘军用直升飞机直飞汶川灾区。鲍晓荣说:“虽然这次任务可能会艰苦异常,但我代表金山医院,代表九三学社,能够争取到这次光荣任务,我真的很高兴”!

目前,鲍晓荣正在汶川映秀镇紧张地工作着。“今天我已经看了25个病人,后面还有很多人在排队”,他的语气里充满着自豪和骄傲,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坚定信念和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