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青少年来讲,2008年奥运会将给他们留下什么呢?盛大的仪式、精彩的比赛、璀璨的明星还是可爱的福娃?这些盛况都是看点,而奥运会要让青少年记住的远远不止这些。奥运会堪称中国若干年内最受世界关注的大事,理应留下一份精神遗产。
出席政协十一届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秘书长茅玉麟认为,奥运科普文化的渗透将对青少年思想意识产生影响,有助于引导青少年崇尚科学精神,这是后奥运发展的一大看点。
茅玉麟建议,开展奥运科普文化工程建设,从奥运热点切入,引出一门科技知识,由浅入深分析讲解,不同年龄的青少年和社会大众都将有所收获,比单纯的常规科普形式吸引力更大、效果更好,具有继承奥运精神财富的深远意义。
“奥运会中处处见科技。”茅玉麟说,奥运工程、活动、产品中使用大量高新科技,是我国和世界相关领域科学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奥运场馆建设使用的结构、材料、设备等涉及力学、声学、光学、热学、电学等知识,奥运电视转播、污染控制、气象预报、兴奋剂检测等工作涉及电子学、环境学、气象学、化学等知识,运动器材、服装等涉及各种高科技,运动员训练、比赛涉及生理学、医学等一系列科学知识。为办好奥运会而建设的机场、地铁、天然气输送等重大工程更是广泛涉及各种工程技术。可以说,几乎每一门学科都可以在奥运会中找到对应点。茅玉麟委员建议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相对集中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附近建立科普园区,设立科普长廊,把奥运科技知识分门别类全面展示出来,既可有露天开放式也可有室内展览式。同时分散的各场馆可以设立科普墙、科普窗,展示几项与该场馆密切相关的科技知识,可采用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实物、模型、园区等硬件方式和奥运科普系列图书光盘、拍摄电视片、建立网站等软件方式相配合。可采用本身与外围相结合的方式,既有奥运会本身的科技内容,也有为迎奥运而建设的重大工程中的科技内容。还可采用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方式,因为奥运会期间的热点显然不在科普方面,而奥运会后一段时间内集中开展奥运科普活动,进行人文领域后奥运开发的确是可行的。政府或科技馆等可以通过建立永久园区、书刊网站等方式开展持续科普活动,使之长期发挥作用。
茅玉麟提议,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附近建设奥运科普园区,在北京和各城市的奥运比赛主要场馆设立科普墙、科普窗。这些科普知识的载体设计可在奥运会前完成规划,并可开始进行部分建设,在奥运会后收集有关实物、资料完成建设。
“奥运会后,我们应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科学熏陶。一个个科普园区,一面面科普墙都记录着科技进步留下的足印,告诉后人实现奥运百年梦想不是金钱的堆积,而是科学发展的结晶,让民主与科学精神在我们这个时代弘扬。”茅玉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