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赵长胜:取消研究生全国统考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社员、徐州师范大学教授赵长胜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说,现在全国每年招生研究生40万—42万。招生数额是很大的。现在大学生本科生也多了,本科生原来一年招20万,现在招了几百万,现在在校学生已经达到了2千多万。目前研究生招生存不少问题。一是上大学以后,他要想考上研究生,还必须在国家统考的几门课程上下功夫。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大量的研题、背诵背东西上。这样势必影响大学生在校期间对其他课程的学习,特别是创新的锻炼,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英语、工科数学花的时间特别多。做几千道数学题,有的甚至做上万道数学题,这样大量的时间去扣这些题,其他时间就少了。这样要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现在这方面的事情应该说越来越严重。学生上了大三以后,基本上别的课程不愿意去学了,也不想去参加实践活动,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准备考研上。去年我就在人大开会的时候就呼吁这个事情,就是能不能取消全国统一考研。因为全国招生几十万研究生,上百万人去考研。这些人千军万马挤到这个独木桥上,这样不利于我们人才多样化培养。人才多样化培养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多方面的知识,各个专业都不一样。如果不考虑这些专业情况,都采用这样一个简单的方式,管理倒是好管理,但是太简单化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被扼杀了。他在大学期间,就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不是为了创造而学习。如果一个学生成绩不是太突出,他可能背的东西,死记硬背的东西并不是太突出,但是他动手能力很强,创新能力很强,这样实际上是我们培养研究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我们往往在招生的时候,无法考察这方面。

赵长胜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如果连研究生都不能创新,这个国家怎么创新呢?这个研究生应该是最顶尖的,而且他们的年龄是在20几岁,正是创新的好年龄。在年轻的时候,他把很多的精力用在背条文去了,死记硬背去了,那怎么能创新呢?所以这是非常大的问题。所以,建议取消研究生全国统考,把这个权利下放给学校,下放给学科,下放给教授。逐一把关,采取宽进严出。如果确定不好,哪位比哪位更强一些,那我们都收上来。学一段时间看看他的能力,我们交给他的科研项目能不能完成,能不能跟着导师做一些项目。如果能做就多培养几个,如果不能做就晚毕业一点。所以,要打破现在这种统一的,简单的一种考研模式。

赵长胜说,学生的外语,国家水平考试已经达到标准的,就没有必要再考。比如说英语水平考试多少分以上的可以录取。就没有必要再去考他去了。数学可以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来考。政治可以以“考核”为主,不一定以“考试”为主。考察这个学生的政治素质,通过面试,通过对他交谈都可以了解他的思想。而且从大学他几年的表现完全可以,而且大学期间学政治课的话,也有考试。不见得非得让死记硬背,记下条条框框然后来考。

赵长胜说,学生平时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应作为研究生录取的一个重要条件。比如说文科有写作水平,你可以交一篇文章,或者你发表的文章,或者你写的文章。工科有很多实习,也可以进行考察。通过考察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有,比如说在大学期间写的一个实验报告或者写一篇一般的英文方面的论文,都可以作为考核依据,比如说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发表论文,可以根据他的论文情况进行招生。

针对有人担心取消研究生统考后为出现拉关系走后门的情况,赵长胜认为,这方面的事情也不可能没有。但这是个别现象。因为这个教授来录取,并不是一个教授来录取。比如说我要想招生,我这个专业有五六个教授上这儿一坐,这个学生进来啥也不会,这五六个人都能买通吗?也不太可能。这种事情我觉得也应该相信教授,绝大多数教授不会这样做的。他要招研究生,是希望这个研究生出成果来,并不是希望这个研究生给他送几百块钱、几千块钱就解决问题。

赵长胜认为,在建国前,有一些很有名的教授,比如说钱钟书等,他们数学考试都是不及格的,后来就破格录取他们上大学。改革研究生统考制度后,现在也可以实现。比如说这个学生上大学期间有发明、有创造,尽管他其他课程学习成绩都不是太好。但是完全可以收他。有的人数学不好,比如说毛主席,他的数学就不行,但是他的文史能力是非常强的。像这样的人,你不可能说你数学不行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