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有一笔要投给文化创意产业的专项资金,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项目,终于找到一家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投资了350万。但该企业说,他们的项目要做下来需要2000万,怕拿了这350万最后项目完不成,所以又把这些钱退还给了政府。”全国工商联经济部部长欧阳晓明的这个真实的“笑话”,反映出了我国中小科技创新企业融资的现状。近日,九三学社中央为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融资难成自主创新“瓶颈”
说到自主创新不能不提中关村。在调研组来到中关村前,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带队的调研组,刚刚结束了对江苏等地企业自主创新融资现状的调研,此次中关村调研是这个主题的一部分。
“中关村创业型企业资源丰富,有效融资需求巨大,只有将科技与金融有效结合,才能极大地促进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多年来一直关心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状况的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郭洪对调研组如此坦言。
走访了中关村软件园、生命园等大量成长中的企业,对于“技术”与“金融”联姻的理想图景,调研组发现,资金已经成为制约许多企业自主创新和进一步成长的重要瓶颈。“中关村不缺人才,只缺钱,而银行肯给你钱的时候却是企业最不需要钱的时候。”海兰信集团负责人回顾企业的融资过程,毫不讳言某些银行“嫌贫爱富”的现实。
“众所周知,科技型创新企业存在巨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收益风险和经营风险,使得商业银行和投资机构望而却步,再加上今年从紧的货币政策,市场空白的出现成为必然。”郭洪认为,制度缺陷和市场失灵是导致技术与资本对接效率不高,创业型企业有效融资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创新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原因。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美国留学归来创业的张辉只能选择国外的风险投资。“吸引风险投资或者创业投资已成为我们融资的唯一渠道,但风险投资只能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初期发挥作用,在初创期后,后续支撑资金的融资渠道基本没有。”张辉目睹不少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因为资金问题而垮掉,他无奈地对调研组表示,早就希望相关部门能关注这些科技创新企业的金融生存现状。
积极探索向市场要钱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九三学社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赵海英认为,目前中国有巨额的外汇储备随着汇率变化而面临很大风险,另一方面,一些好的自主创新项目因为缺钱而搁置。“为什么不能将两者结合起来,把美元变成资产,变成核心技术?”
“既然市场并不缺钱,钱该投给谁?在科技领域,基础研究除外,对创新技术的投资问题,都应该交给市场来解决。用完全市场的方式来进行项目评估,确定投资方向和额度。”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表示。
“同时企业也要有这个意识,不要坐等政府给钱,只要是好的项目就要主动向市场‘要钱’。”郭洪承认改制上市就是中关村所开拓的企业融资的渠道之一。仅2007年,中关村就有20家企业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为历年最高,IPO融资总额折合人民币约375亿元。
等待上市融资,这使得众多缺钱的中小企业对金融市场“创业板”迟迟不露面的状况,更加心急火燎。“我们都在等待‘创业板’上市,相关部门应该站在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角度,而不是受制于A股既得利益者和某些专家学者。”面对调研组,这些一心想在我国技术的自主创新领域成就一番事业的青年企业家十分坦率。
企业IPO确实能解决一部分企业的融资问题,但并不是全部。调研组针对此行所见所闻提出,可以借鉴“硅谷”银行的成功经验和运作模式,研究设立专门的科技银行。在担保公司的基础上,吸收民间资本所形成的科技银行,可以运用市场的力量,专门就一般银行不愿意贷款的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项目,进行有选择的服务和投资。调研组建议可以先进行试点性探索,再将成功经验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