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教育部颁发200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九三学社共有55个项目的64名社员获奖。其中,童坦君等25人荣获自然科学奖,张天真等5人荣获技术发明奖,赵柏林等32人荣获科技进步奖,程先华等2人荣获专利奖。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旨在奖励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专利技术实施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此奖面向全国高等院校,每年评选一次。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分设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奖(推广类)和专利奖。自然科学奖为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内取得的发现、阐明自然现象、特性和规律的科学研究成果;技术发明奖为利用自然规律首创的科学技术成果;科技进步奖为自然科学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专利奖为专利技术实施后取得显著效益的科学技术成果。经过专家评审,今年项目获奖共325项,其中自然科学奖111项,技术发明奖31项,科技进步奖161项;科技进步奖(推广类)10项,专利奖12项。
九三学社社员获奖情况如下表
编号 | 主要完成人 | 奖种名称 | 等级 | 项目名称 |
003 | 张波 | 自然科学奖 | 1 | SARS发病机制研究 |
004 | 童坦君 | 自然科学奖 | 1 | 细胞衰老相关基因与P16基因调控研究 |
010 | 刘辉 | 自然科学奖 | 1 | 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基础研究 |
012 | 赵国藩 | 自然科学奖 | 1 | 混凝土裂缝扩展的断裂理论与分析方法 |
016 | 戴维林 | 自然科学奖 | 1 | 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在催化应用中的科学问题研究 |
017 | 杨雄里 | 自然科学奖 | 1 | 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在视网膜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
034 | 陈学俊 | 自然科学奖 | 1 | 复杂约束条件气液两相与多相流动及传热基本规律研究 |
037 | 王慕邹 | 自然科学奖 | 1 | 黄皮叶中活性成分及其手性化合物的化学和生物学研究 |
044 | 毛利华 | 自然科学奖 | 2 | 视知觉组织和选择性注意的认知和神经机制 |
046 | 杨铭 | 自然科学奖 | 2 | 基于病毒基因转录调控机制探索抗HIV新靶标及其新型抑制剂的研究 |
050 | 王兆印 | 自然科学奖 | 2 | 高含沙水流运动规律与理论 |
051 | 崔恒建 | 自然科学奖 | 2 | 统计模型、参数估计及其应用 |
054 | 杨杰 | 自然科学奖 | 2 | 基于脉动信息获取与识别的中医脉诊数字化、可视化研究及应用 |
056 | 李乙钢,开桂云 | 自然科学奖 | 2 | 包层泵浦光纤激射理论和实验研究 |
060 | 曾宪录 | 自然科学奖 | 2 | 核仁中rRNA基因高效转录机制的细胞生物学研究 |
066 | 吴小山 | 自然科学奖 | 2 | 高温超导铜氧化物的结构、机理与约瑟夫森结器件研究 |
068 | 杨达源 | 自然科学奖 | 2 | 典型地区地貌过程与环境演变研究 |
071 | 何振亚 | 自然科学奖 | 2 | 小波与滤波器组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
072 | 魏贤勇 | 自然科学奖 | 2 | 煤的温和、洁净和高附加值利用的基础研究 |
088 | 姚志彬,阮奕文 | 自然科学奖 | 2 | 脑Nestin-IR神经元的发现-形态、化学属性、纤维投射和功能 |
110 | 魏赞道,周琳业 陈绪光 | 自然科学奖 | 2 | 地方性氟中毒(燃煤型)流行因素、病理损害及防治措施研究 |
118 | 张天真 | 技术发明奖 | 1 | 优质棉的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 |
126 | 李惠 | 技术发明奖 | 1 | 结构健康监测的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及其应用 |
135 | 吴方伯,黄政宇 | 技术发明奖 | 2 | 混凝土双向密肋装配式空心楼盖 |
137 | 陈小强 | 技术发明奖 | 2 | 基础设施结构状态监测技术及仪器 |
144 | 赵柏林 | 科技进步奖 | 1 | 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和气象水文预报 |
149 | 黄霞 | 科技进步奖 | 1 |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
154 | 钱会南 | 科技进步奖 | 1 | 中医体质分类方法及其标准建立的研究 |
160 | 叶胜龙 | 科技进步奖 | 1 | 肝细胞癌放射治疗——放射敏感试验及不同病期的临床疗效比较 |
161 | 王克强 | 科技进步奖 | 1 | 虚拟耳及其相关基础研究 |
172 | 章建浩,王善荣 | 科技进步奖 | 1 | 传统肉制品品质形成机理及现代化生产研究与示范 |
175 | 洪林 | 科技进步奖 | 1 | 不同尺度条件下灌溉水高效利用研究与应用 |
177 | 董小社 | 科技进步奖 | 1 | 中国教育科研网格 |
181 | 翁建平 | 科技进步奖 | 1 | 胰岛B细胞功能和2型糖尿病关系的实验和临床系列研究 |
184 | 潘复生 | 科技进步奖 | 1 | 高韧超高强变形铝合金产业化关键技术 |
191 | 杜修力,刘晶波 赵成刚,张伯艳 | 科技进步奖 | 1 | 设计地震动估计与高拱坝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 |
192 | 李汉忠 | 科技进步奖 | 1 |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流行病学及基础与临床研究 |
197 | 刘颖 | 科技进步奖 | 1 | 中国碘缺乏病监测与防治策略 |
210 | 李怀恩 | 科技进步奖 | 2 | 干旱区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及其在塔里木河流域的应用 |
214 | 孙振钧 | 科技进步奖 | 2 | 冀南绿色产业基地建设及配套技术研究 |
215 | 孙振钧 | 科技进步奖 | 2 | 木质纤维素的快速分解及长槽式生物有机肥工厂化成套技术 |
223 | 付文智 | 科技进步奖 | 2 | 基于数字化模具的板类件快速制造技术与设备 |
225 | 赵克利 | 科技进步奖 | 2 | (内部公布) |
232 | 费俭 | 科技进步奖 | 2 | C肽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疗效及重组人C肽的新药研发 |
238 | 郭劲松 | 科技进步奖 | 2 | 小城镇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 |
247 | 陆兆新 | 科技进步奖 | 2 | 净菜生产和贮藏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249 | 谭建荣 | 科技进步奖 | 2 | 制造企业知识工程实施支持技术及产品应用 |
251 | 孟濬 | 科技进步奖 | 2 | 水泥回转窑集散系统的模糊智能控制与优化研究 |
261 | 肖水源 | 科技进步奖 | 2 | 成瘾行为的流行学调查及社会心理康复研究 |
268 | 李华 | 科技进步奖 | 2 | 乙酸-丙烯直接酯化合成乙酸异丙酯新工艺及催化剂 |
274 | 唐鸣放 | 科技进步奖 | 2 |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技术体系与工程示范 |
282 | 李平 | 科技进步奖 | 2 | 邻羟苯基醚类化合物的制备与生产工艺开发 |
292 | 惠国桢,李向东 | 科技进步奖 | 2 | 全长cDNA表达谱芯片的研制和应用及胶质瘤中全长新基因PKIβ研究 |
318 | 程先华 | 专利奖 | 2 | 稀土改性碳纤维/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
319 | 刘海峰 | 专利奖 | 2 | 多喷嘴对置水煤浆或粉煤气化炉及其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