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此文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委主委马大龙在九三学社中央与九三学社北京市委联合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九三学社成立64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九三学社建社64周年。60年的新中国建设史是一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奋斗史;64年的建社史则是几代知识分子为祖国的富强文明进步不断努力的华彩乐章。60多年来,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休戚与共,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与富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64年前,一批不满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爱国知识分子如许德珩、褚辅成、王卓然、张西曼、潘菽、梁希等发起成立了“民主科学座谈会”。座谈会得到了周恩来、林伯渠等中共领导人的指导和帮助。1945年9月3日,座谈会改建为“九三学社”,并于1946年5月4日正式成立。抗战胜利后,在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亲切会见了九三学社的创始人许德珩、劳君展、潘菽、梁希等,勉励说:“在爱国、民主、和平方面,我们的心是相通的”,希望他们组织起来,在反内战、争和平,反专制、争民主的斗争中发挥更大作用。可以说,中共领导人的巨大支持,对九三学社的建立起了决定性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九三学社赞同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治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民主运动,发表了一系列反独裁、反内战的宣言和意见,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斗争。1949年9月,九三学社的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了《共同纲领》的制定、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组织成员参加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为发展科学技术、教育和医药卫生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可惜的是,1957年的反右运动,1959年的反右倾、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运动,使得国家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甚至倒退,九三学社也受到了重大挫折,以至在文革的13年间完全停止了活动。这些历史的教训值得反思和总结。
1979年6月,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阶级状况发生的根本变化及由此带来的统一战线内部结构的改变做出了科学论断。在统一战线的性质上,变阶级联盟为政治联盟,扩大了政治基础,树立起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两面旗帜,使之具有空前的广泛性。根据工作重心转移,在统一战线的功能上,从为阶级斗争服务,转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和平统一祖国服务的轨道上来,使统一战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形势变化的需要和中华民族共同的愿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自1989年以来中共中央14号文件和两个5号文件的颁发为民主党派健康有序的发展铺就了道路。九三学社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努力提高自身建设水平。
60多年来,九三学社始终秉承和弘扬民主科学精神,形成了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坚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进步的优良传统。在大是大非面前,九三学社诚心诚意地为国家好,不唯上不唯权,只唯真理;在大灾大难面前,九三学社更是奋不顾身,积极投身第一线;在履行参政党职能时,九三学社是中国共产党的盟友与诤友;在本职岗位上工作时,九三学社社员争当榜样楷模。九三学社社员的命运始终与新中国紧紧联系在一起,共起伏、共发展。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在当今世界,九三学社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应该进一步加强责任感和危机感,例如,在当今网络等新媒介的政治影响力明显增强的新形势下,参政党下情上达的作用被削弱,参政党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以科技界为主体的九三学社在社会、经济、法律等领域的人才比较匮乏,参政议政水平和质量需要提高;参政党的自身民主政治建设仍不尽如人意等。面对这些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参政党履行职能,努力完成参政党的历史使命,发挥参政党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实践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