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导致的社会矛盾加剧和经济发展内需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其更为突显。在日前举行的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赖明代表九三学社中央所作的《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发言指出:“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致使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随着近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和内需不足,收入分配不合理,居民消费不断下降。贫富差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现在的12.66:1。”
九三学社建言引起广泛重视。众多新闻媒体纷纷以“九三学社委员为中国贫富悬殊进言”、“中国收入分配失衡,贫富差距扩至12.66:1”等为题对发言进行了报道。
九三学社发言对当前国民收入分配失衡进行了分析。“首先,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比例从1998年的53.1%下降到2007年的39.7%;二次分配后,居民可支配收入从68.2%下降到55.9%。相应地,居民消费不断下降,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62%下降到2008年的48.6%,而世界平均约为78% 。其次,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贫富收入差距从改革开放初的4.5∶1扩大到现在的12.66∶1;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98年的2.51:1扩大到2008年的3.31:1,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从1996年的18.8%下降到2007年的9.3%;从1978到2007年,东部与中、西部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分别从1.2倍、1.1倍扩大到1.46倍和1.50倍,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扩大更大;2000年我国细分行业人均最高最低收入比为2.63:1,2008年电力、石油、金融、烟草等行业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的10倍,而国际公认的合理差距在3倍左右。”
赖明在发言中分析了导致差距扩大的原因。国有垄断企业地位的增强,压缩了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政府实际收入较高,企业负担重;税收逆向调节,工薪阶层个人所得税比重由10年前的49%增加到60%。;一些宏观政策也有待调整,东西部价格“剪刀差”使中西部获得公共设施投资少。
赖明在发言中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调整初次分配。制定反垄断法的配套法规,切实清除企业进入各种市场的壁垒,用规定垄断企业最低产品供应量、最高限价、提高资源税和上缴利润等办法限制垄断。加强国有垄断企业的薪酬监管;着力解决“三乱”和商业贿赂问;建立可行的劳资利益谈判机制,使劳动者能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效益;加强政府预算外、制度外收入的规范、约束和监管。二是强化政府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大力压缩行政开支,特别是“三公”支出,加强反腐力度,减少相关经济损失;加大税收调节力度,调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率,减少企业经营负担;加快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加大在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公共支出,加大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补偿力度,进一步加大向中西部、向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三是积极推进三次分配。尽快完善税收减免、登记监管、法律保护、政策扶持等制度,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四是加快统筹城乡改革。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在城市稳定就业的农民工逐步实现稳定转移,通过减少农民来提高农民收入;中小城市应尽快放开户口,并在教育、社会保险、住房保障等方面对农民工实行一视同仁的政策;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化的退出机制,使进城农民有能力在城市定居。五是加快宏观产业布局调整。对于中西部地区,提高收入的根本在于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加大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中西部中小企业的财税优惠,为产业雁阵式内移提供软硬件支撑;鼓励中西部结合自身优势发展地方支柱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加快中西部城镇化进程,为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创造条件。(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