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0多万家,其中非公有制医疗机构13多万家,绝大多数是门诊小专科,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医院仅有1500多家。目前,民营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数只占总诊疗人数的2.7%,在每年超过万亿元的医疗市场份额中仅占3%。新一轮医改,民营医院作为重要的医疗资源的组成部分,是注定不能绕开的。对于如何促进民营医院发展,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陕西协同医学研究所所长董协良和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副主委、天津眼科医院副院长孙丰源有着自己的见解。
董协良认为,目前我国民营医院是“宽进严发展”,造成大量民营医院在低水平上徘徊。应该“严进宽发展”,提高准入门槛,对经严格审批后成立的医院,政府应给予一定扶持,在药品采购、税收等方面创造宽松环境。现在,许多民营医院产生了规范化管理的强烈愿望。行业自律是一个好的开始,但要打造品牌,就必须建立严谨的科学管理体系,把民营医院纳入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轨道,这样才能实现其健康发展。
孙丰源表示,现在整体上看,民营医院绝大多数方面都还不能和公立医院比。民营医院发展重要的制约因素是人才。这与《执业医师法》对医生只能在某医院注册,定点行医有着密切关系。这条规定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了。应把医生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这样公立医院的医生也可以在民营医院行医,民营医院的人才困境就可以大大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