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张亚忠委员:莫让问责泛滥伤了基层干部的心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王有强 靳燕) 未及时接到脱贫攻坚巡查组电话,被问责处分;扶贫手册中写错标点符号,登上“黑榜”被全县通报;领导进村检查工作,发现驻村干部在看手机,大为光火下给予处分……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可能是对基层干部工作状态最常见的形容。但现在,很多基层干部却不得不面对着“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的现状。

“这种问责泛化、简单化的做法,其实质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危害,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违背了问责的初衷,损害了党纪国法的严肃性,影响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委、河南省委会主委张亚忠提交提案,呼吁基层问责需谨慎,莫让问责泛滥伤了基层干部的心。

“属地管理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有基层干部坦言,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面对上级安排,只有执行的份,于是造成了“有限的权力、无限的责任”。“不干当即被问责,违法干反而可能不被问责,两害相权取其轻,乡镇干部只能先顾当前。”张亚忠说,解决权责不对等的问题,首先要强化问责标准的科学性。他建议,要以法定职责为依据,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明确界定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权责事项,做到问责主体明确、问责事项具体、问责尺度统一。同时,在推进乡镇综合执法改革中,建立乡镇街道事权清单,坚决防止把一些超出基层能力范围的执法事项随意下放。

张亚忠说,在此基础上,还要科学合理设置考核内容,严格控制考核事项总量和频次,逐步减少 “一票否决”事项,做到纪法约束有硬度、组织关怀有温度,让基层干部在工作中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问责的最终目的还在于关爱干部,帮助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促进履职担当。”张亚忠建议,对受到问责处理的干部,要增强“治病”功效,通过暖心回访,帮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对真诚悔改、实绩突出的,要及时肯定,处分期满后以适当形式向组织部门提出任用建议,营造“改了就是好同志”的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