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以教育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九三学社中央“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调研组在内蒙古调研小记


调研组走访正镶白旗蒙古族中学

教育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吹响了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战的集结号。一年多来,位于祖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的贫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现状如何?7月22日至2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率调研组,围绕“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主题赴内蒙古自治区开展调研。

7月末的呼和浩特,天长暑热。调研组的专题座谈会上与会者讨论热烈。

“教育厅开发了自治区级控辍保学动态管理数据库线上填报系统,指导各盟市在今年4月底前全部建立了‘控辍保学管理数据库’,强化了大数据精准管理。实施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启动自治区‘公费师资培养计划’。”

“自治区扶贫办在31个国贫旗县实施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从2017年起给予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新生每人每年1万元资助。”

“自治区人社厅对艰苦边远地区工资标准进行了调整,对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大中专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并提高1—3档工资档次。”

……

听完自治区发改委、教育厅、人社厅、财政厅、扶贫办等部门的情况介绍,调研组成员脑海中对内蒙古教育脱贫攻坚的现状渐愈清晰。

“这场座谈会听下来,总体感觉收获很大。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扶贫,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邵鸿充分肯定了内蒙古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绩。

调研组与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座谈

调研组指出,当前,贫困地区教育脱贫领域还有许多共性难题需要破解。一是要着眼长远、统筹谋划、科学规划,建立相互衔接、适应需求、协调有效的教育体系。二是要努力建设一套完善有效的师资供给和培养体系。三是要重视并努力推动民办教育发展,引导民办力量助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四是要在民族地区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真正使“教育激发脱贫内生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这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创办于1932年,现有小学教学班6个,幼儿教学班3个,全校师生178名。”翌日,调研组马不停蹄地赶赴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红格尔图镇中心小学。

“你是那个学校的?这次做什么志愿活动?辛苦不辛苦?”看着眼前还略带稚气的脸庞,邵鸿和蔼地问道。

“我是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实习生,利用暑期来这里为留守儿童开展学业辅导、素质拓展等志愿服务活动,那面还有我好几个同学呢,我们一起来的,为这些可爱的孩子服务,不辛苦。”清爽的声音,利落的回答,大家纷纷为这些同学竖起了大拇指。

在乌兰察布职业学院,调研组走进马铃薯实训中心,详细了解学校实践实训、产教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一定要办出特色,更好地服务当地产业发展。”调研组充分肯定该校因地制宜开设马铃薯专业的创新思路,希望学校把这个特色专业做精做细,争取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今夏,丰沛的雨水让锡林郭勒大草原绿草如茵,野花烂漫。

在蒙古族中学,调研组看到学生们制作的民族手工艺品,精美的蒙古民族服饰、挂毯、装饰品展现了孩子们的心灵手巧。

“内蒙古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具备特有的产业发展条件,教育扶贫、教育发展应多围绕乡村振兴和生态产业,职业教育要加强高效农业、现代畜牧业,以及传统手工艺、旅游文化产业等特色专业、精品专业建设。从小培养孩子们对民族手工艺品的兴趣非常值得提倡。”调研组的专家充分肯定了蒙古族中学的教学方法。

“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已经不是解决‘有学上’,而是怎么‘上好学’;已经不应只满足于有老师教,而是要想方设法达到有好老师教。”陪同调研的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内蒙古自治区委主委刘新乐说,九三学社内蒙古自治区委会将对此次调研进行总结,把好的意见和建议上报自治区党委、政府,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本文转载自《人民政协报》2019年8月9日 03版  通讯员 潘信利  记者 常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