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典型人物】方强:他与“死神”直接对峙——抗击新型肺炎疫情 九三人在行动之六十三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

白衣如雪,目光如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汹涌,防控形势严峻,他们是人民群众与病魔之间最坚固的堡垒,他们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

他们或奔赴湖北,或留在各省,但一样牢记着从医的初心,坚守阵地。他们中的九三学社社员,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爱国、民主、科学的九三宗旨,用医者仁心谱写着守护生命的赞歌,体现着新时代九三人的责任与担当。

他们鲜活、生动,他们可爱、可敬。

本期,继续为大家介绍九三人的故事。

2月23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浙大一院)之江院区再传来好消息,经过系统治疗,第七批10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包括2名重型患者,3名危重型患者。作为浙江省最早的省级新冠肺炎定点诊治医院,浙大一院承担了全省重型与危重型患者的集中救治任务。至此,浙大一院已有71名患者出院,本周三还将有10名患者顺利出院。危重型和重型患者治愈率达64%,比例全国领先。

浙大一院高治愈率、零死亡率的背后凝结着医护人员的无畏和心血。其中就有九三学社社员、著名重症监护专家方强的辛勤付出。

浙大一院综合监护室主任医师方强

安静的病房里只有仪器规律的“嘀嘀”提示音,病床上躺着浑身插着各种管子的患者,而所有的医护人员都穿着严严实实的防护服——这一幕对于方强来说,仿佛一下子把他的记忆拉回了2003年。

那一年,非典肆虐,方强被派往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对SARS患者进行治疗,直到疫情结束。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浙大一院之江院区成为全省危重症患者的集中收治医院,每天都有不少重症、危重症患者转运而来。

最危急的时刻,一直在场外进行会诊的方强,接到了新的“重任”。

“方强,ICU方面没人比你经验更丰富了,医院想派你进去。”

“行,没问题!”

“你去,就是要把最危重的患者‘拉回来’!”

“好!我一定拼尽全力!”

2月1日,已63岁的方强临危受命,进入了浙大一院之江院区的重症监护室。

常年与“死神”打交道的方强,早在1985年就带领团队建立了全国最早一批ICU,历经SARS、H7N9禽流感、H1N1流感等多次重大疫情,至今维持着最高16台ECMO同时运行的全球记录,并将浙大一院ICU患者的生存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刚进入重症病房第二天,方强就遇到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浙江省某地收治了一位83岁的危重症患者,虽然几经救治,但情况还是逐渐严重。“这个患者我们之前就知道,跟当地医院进行过远程会诊,患者本身就患有慢性肺病,在家时就是常年吸氧的,这次染上新冠肺炎,一直持续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简直就是雪上加霜。”方强说。

由于年龄大、病情重,2月2日,这个病人被转运到浙大一院之江院区。所有人严阵以待。

“患者带着呼吸机、插着管转运到我们这里,下午6点左右进入病房,8点左右我们就发现情况不妙,他的氧饱和度非常低,只有80%左右。正常人的氧饱和度是100%,低于90%就属于呼吸衰竭。”

抢救随即展开,但是患者的氧饱和度始终上不去,ICU里的气氛越来越凝重。

“准备上ECMO!”

方强告诉我们,65岁以上患者使用ECMO效果并不会太好,但是情况已经非常危急,只能先做最坏的打算,一定要把患者从“死神”那里抢过来。

于是,一组人员继续对患者进行抢救,一组人员开始做ECMO治疗准备。

加强呼吸机送氧、提高氧浓度、进行俯卧式通气……ICU的医护人员们忙而不乱地进行着抢救,终于患者的情况逐渐好转,氧饱和度上升到了90%,暂时没有必要使用ECMO了。

此时,方强和所有抢救的医护人员们,隔离服内的工作服已经完全湿透,护目镜上也满是雾气。

“跟普通病房不同,ICU里的患者的病情是千变万化的,可能你只是一个转身,他的某项指标都发生了突变。”方强刚进入病房,就跟已经在里面持续作战多天的专家骨干们进行了交流,“大家都非常非常辛苦,全身心地投入到救治中去,工作强度非常大。”

此时方强又接到了个电话,有病人出现了消化道出血,还有病人肝肾功能出现了问题。

……

一个个危重型患者,被方强和团队从死亡线上拉回,转回普通病房;气管插管的患者,成功拔管治愈出院。怎么做到的?23日中午,已经在ICU坚守了21天的方强“出舱”,以下是他的口述:

截至目前,之江院区的ICU,最多的时候住了35个重型、危重型患者,到今天,只剩14个了,其他的患者要么转到普通病房,要么出院了。

这次疫情,收治到我们这里的,很大一部分是省内其他地方转过来的,年纪较大,并且病情危重、棘手的病人。他们中的不少人有基础疾病,肝移植的、肾功能不好、心功能不好、消化道出血、治疗过程中发现恶性肿瘤……什么情况都会碰到。病毒感染加重了他们的基础疾病,治疗难度更大。

有个62岁的病人,上了ECMO治疗后出血,血是鲜红色的,我们做了造影,之后做了肠镜,发现他的结肠有一个8cm×10cm大小的肿瘤,这是他从来没有发现过的,紧急请专家给他做了手术。

住在ICU里的患者,病情也有轻重之分。我们总结了“浙一经验”,准备了三套预案。

第一步:尽可能通过呼吸治疗、排痰、吸氧、体位引流、药物调整等,为患者进行精准治疗,避免气管插管。这是我们着重努力的方向。

第二步:如果气管插管了,那就尽量避免上ECMO。我们有个患者是戴着呼吸机、插着管转运过来的,到了这里,氧饱和度非常低,经过救治,还是上不来。我们一边准备上ECMO,一边继续对患者进行抢救。加强呼吸机送氧、提高氧浓度、进行俯卧位通气,后来患者的氧饱和度慢慢升上来了,避免了使用ECMO。

第三步:如果用上了ECMO,我们要做的,是维持患者的生命,争取脱机。有个病人,转运过来时两肺全白,治疗了四天后,先给他做了气管插管,上了呼吸机。四五天后,他突然出现气胸,肺破了,经过引流、排气,他对侧的肺也没撑住,给他紧急上了ECMO,同时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康复训练,不到两星期,他的病毒转阴了,肺也开始张开了,已经可以撤掉ECMO,等待肺的慢慢修复。

这几天,恢复期血浆治疗已经在重型危重型病人身上应用,有的病人用了以后改变很明显。

每一天都是硬仗,作为ICU医生,要做的是拼尽全力把患者生命体征稳住,只有这样,其他各专科的专家们才能发挥专长,使患者的病情朝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