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助力脱贫】段迪:助力木耳产业在中阳落地生根


2019年6月11日,段迪在中阳县车鸣峪乡闹泥木耳大棚基地帮助采摘木耳。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党中央做出的庄严承诺。为了践行诺言,全国上下无数的帮扶单位、第一书记、扶贫队员投入到了这一伟大事业中。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九三人从不缺席。作为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会的派出干部,我有幸成为了省直驻中阳县扶贫大队的一名扶贫队员。两年多的扶贫路上,哭过、笑过、失落过、感动过,使我收获认可、历练成长最大的是中阳县近两年来刚兴起的黑木耳产业。

穷则思变

还记得2016年5月10日,我第一次去扶贫点车鸣峪村。一路上扬尘颠簸的土路、杂乱破旧的窑洞、坐在屋前眼神呆滞怅然的老乡们、让我原本充满新奇的心逐渐变得沉重起来。

车鸣峪乡是一个纯农业乡镇,且大部分地区属于土石森林区,农业收入微薄。我们驻村工作队白天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晚上与村干部商讨村里的发展,周末回到太原便一起奔走在各厅局单位,为村里申请项目和资金。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村里的主干道由土路变成了崭新的柏油马路;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的山村被一个个太阳能路灯点亮;以前的旧粮站重新翻修成了老年活动中心和海联卫生室;总高三层的农民培训学校窗明几净。

我们的努力正在使这个小山村慢慢发生着变化,村里的老百姓从一开始的不信任和冷漠,到现在的给予厚望和热情,个中酸甜苦辣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东宁黑木耳在中阳落地生根

要想使村里真正富裕起来,光靠救济式的“输血”不可能让老百姓持续增收,只有发展自己的产业,才能真正实现“造血”式扶贫。

2018年4月下旬,中共山西省委统战部主要领导在车鸣峪村调研时指出,村里当前发展的椴木木耳产量低、技术落后,要尽快与东宁市进行对接,因地制宜发展现代黑木耳种植产业。统战部的这次调研,彻底给我们打开了通往致富道的大门。

我有幸全程参与并见证了吊袋、地栽黑木耳产业在车鸣峪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去年虽然种植木耳起步稍晚,只收获了一茬木耳,但却标志着东宁黑木耳在车鸣峪村试种成功了!

2019年,这一当地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发展势头迅猛。我也在黑木耳大棚选址、建棚、吊袋、管理、采摘、销售等工作中忙得不亦乐乎。去年,车鸣峪乡共种植黑木耳200多万棒,总产值800多万元。

九三学社包销了全部木耳

虽然第一批木耳的产量不多,但如果销售不了,或者销售价格低,将直接挫伤当地老百姓种植木耳的积极性。就在我焦虑木耳销路,四处寻找销售渠道的时候,转机很快就出现了。

2018年10月25日,全省统一战线“百千百”工程中阳县消费扶贫暨招商引资活动成功举办。我积极与单位领导联系,发动社内企业家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最终,车鸣峪的木耳被九三学社社员企业家吴华以高于市场价格全部订购。为进一步扩大车鸣峪木耳的社会影响力,我与九三学社万柏林区委会主委郭静等精心策划组织了一次消费扶贫产品捐赠仪式。活动中,车鸣峪村向九三学社赠送了“扶贫济困办实事,无私奉献暧民心”的锦旗。

去年木耳采摘以后,我又多次与郭静主委主动联系,协商木耳销售事宜。在2019年10月16日的全省统一战线“消费扶贫中阳行”暨现场推介会上,九三学社万柏林区委会与当地木耳种植大户签下订购协议,其采购金额是此次消费扶贫活动现场购买农产品最大的一笔。这些采购的木耳,我们全部无偿捐赠给了万柏林区教育局的老师们,表达九三人对他们的关心和敬意。

“没胆”人的历练与成长

扶贫的生活是极度不规律的。饮食习惯的改变、长期奔波的劳顿和工作压力的陡增,终于让我付出了代价。2017年7月,我因患急性无结石坏疽性胆囊炎,被迫切除胆囊。手术过后没多久,我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和单位领导的劝说,主动请缨,重新投入到了扶贫工作中。

参与扶贫工作以来,我付出的远没有收获的多。2018年,我被评为优秀驻村工作队员,省、市、县领导一直对我的工作给予关心、支持和肯定。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历练、得到了成长。

“人的一生,能干成一两件对历史进步有重大影响的事,就算值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这样的事。从事扶贫工作的同志都应有自豪感!”当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我可以自豪地和女儿说:“看,爸爸参与了这一项彪炳史册的工作呢!”

车鸣峪是古时的驿道要地,三线建设时期兵工厂的驻地,曾经的辉煌没能掩饰后来的贫瘠。如今,全县已经脱贫摘帽,但我们不能有一丝的松懈。在继续推进“增收、减支、补短”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巩固、提升、振兴”的后半篇文章,我们还任重而道远。

我相信,黑木耳产业的蓬勃发展必将让这里再次聚焦,那点缀在乡间的一座座黑木耳大棚,必将让这里过上更富足、更幸福的生活。(段迪,作者系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会参政议政部副部长、中阳县车鸣峪乡挂职副乡长、山西省直驻中阳扶贫大队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