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致敬!向奋战在华中科技大学抗疫战场上的九三学社社员们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华中科技大学是抗击疫情的主战场,是全国投入医护人员和床位最多的高校。华中科技大学的抗疫医疗工作覆盖了病人筛查、轻症处理、方舱治疗、重症和危重症救治在内的全部内容,医疗场所包含了所有附属医院的全部院区以及多个方舱医院。在疫情防控的全过程中,华中科技大学发挥着重要和独特的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抗疫战场上的九三社员,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在抗疫工作中一直努力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他们中,除了附属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外,还包含大学各院系的教职员工,以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驰援的优秀同道。

九三学社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和全体社员们

在华中科技大学党委的领导下,社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防控疫情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组织社员发挥各自的专长和能力,为抗疫工作做贡献。

社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积极响应九三学社湖北省委的号召,向北京市王选关怀基金进行捐款计32788元,用于湖北地区的疫情防控。主委、护理学院院长、附属同济医院教授毛靖,向武汉市政协和九三学社湖北省委提交了三项疫情防控的提案。副主委、附属同济医院教授宫念樵,指导和协调恩施州病人筛查和医疗救治工作,负责和组织外援专家团队的远程会诊救治工作,建立了恩施州器官移植病人的医疗支持和保障机制。社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委员、附属同济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董凌莉教授,从抗疫药物、管理患者管理到病理解剖,共提出三项提案。社员们也发挥个人力量,通过各种渠道,捐款、捐物、筹备物资、出力,义务奉献。

社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有15社员战斗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他们不辞艰辛,不畏危险,一心向前,科学救治,充分展示了作为医者的初心,展示了作为九三学社社员为国为民的情怀。

张劲农

教授、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协和医院治疗新冠肺炎专家组副组长,始终坚守在发热门诊,首批被感染的医护人员之一。在家隔离治疗期间,还专门撰写了防控疫情的学术文章,康复后继续投入工作,与同事并肩作战

冯俊

同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首批积极参加一线救治,后因劳累而染病。痊愈后,第一时间赴同济医院中法院区投入危重病人救治,还远程指导恩施自治州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

高峰、杨辉、陈明兵

同济医院麻醉科医生,同属于“插管敢死队”。在队长高峰带领下与死神赛跑,为所有需要的最高危病人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成功率100%。

“只要是需要我们冲上去的时候,那就说明病人的病情已经很危重了。在脆弱的生命面前,我们不能选择放弃。”——高峰。

杨博

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成员,妻子是妇产科医生,二人同赴一线抗击疫情。杨博在手记中写到,在这场战役中,夫妇双方共同投入到一线战斗的又何止寥寥数人?

刘栋

同济医院放射科的医生,从一开始就进入一线参与发热门诊CT24小时检查。

“循着自己的誓言,顺从自己的本心,站在我们该站的地方,守护着心中那片值得,不辜负背后期许的眼神!”。——刘栋。

潘超

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医生,一直在发热门诊实行三班倒的轮班,处理神经科的急危重症和新冠肺炎病人。之后转移到武展方舱医院继续战斗。

“在伟大的事业在平凡的工作里,要和战友们一起在岗位上站好岗,做碾碎病魔战车上的一颗平凡的螺丝钉。”——潘超。

张子云

同济医院风湿免疫科护士长,护理战线的楷模。大年初四即作为第一批支援人员奔赴中法新城院区开展重症ICU病房的筹备、改造、收治病人等工作。疫情期间也曾生病,肺部CT排除病变后她继续在一线工作。她申报了专利“防起雾护目镜”和“一种用于防护服穿脱的教学手册”。

熊志勇

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原本滞留在宜昌枝江市,在紧急时刻,他安顿好2岁多的女儿和怀孕7个月的妻子,逆行回汉!

“逆行的人并非生而强大,只是炙热的心中有着深深的责任,我们必当是最坚实的力量和抗击疫情的守门人,病毒不止,我们奋斗不息;战斗不止,绝不收兵。”——熊志勇。

孔祥闯

协和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技师,在早期防护物资奇缺情况下,顶着简单的防护装备一线战斗,后主动申请转战武展方舱医院,在冰冷简陋的移动CT车里默默工作。

他还制定了《MRI疫情期间工作指南》(修订版),并向九三学社湖北省委提交了“关于加快我国影像技师职业资格证的准入和管理的建议”

还有同济医院胆胰外科申铭、妇产科李双、急诊内科杨乐,协和医院小儿外科的汤绍涛教授,都在抗疫一线,用辛勤的汗水,尽心救治病人。另有15位社员,为抗疫工作默默做着后勤保障工作。

委员会的全体社员,日夜关心疫情发展,建言献策,用各自的方法,为抗疫大局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帮助。其中,同济医院肿瘤科熊慧华教授,积极建言,提出可供临床操作的止痛治疗措施,帮助肿瘤患者在疫情期间缓解痛楚。同济医管院的刘智勇教授,也向大学党委提交了自己的抗疫建议。

驰援的全国九三学社社员们

还有更多的九三社员,也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各处战场战斗着。目前在湖北参加抗疫医疗的九三社员有近200名,其中,有20位是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医疗区域内工作。他们分布在同济中法院区(12名)、协和肿瘤中心(3名)、同济光谷院区(2名)、协和医院西院(2名)、同济医院心身障碍科(1名)。

2月7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助武汉第三批医疗队出征,其中有3位九三学社社员。分别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创伤骨科主任医师王天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朱凤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科副主任医师高伟波。他们在同济医院中法院区,从接管重症病区到正式启用,仅用了短短24小时。从病房启用到50张床位全部收满重症患者,又只用了一天时间。整个过程高效精准、稳步推进。“我的妈妈爸爸要去武汉了。我会照顾好弟弟,照顾好这个家!”这封稚气未脱却充满担当的信,来自高伟波的儿子、8岁男孩高帅。高伟波的妻子也是一名医务人员,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

(图为朱凤雪)

吴秋成

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副主任,于2月12日,随吉林省中医药援鄂医疗队奔赴湖北,奋战在同济医院中法院区。

“此次援鄂,是考验和挑战,也是一次锻炼机会,决不辜负领导的重托和殷切希望,不辱使命,以优良作风,严谨工作和扎实基本功,圆满完成任务。”——吴秋成。

王丽娜

教授、长春市中医院平阳部呼吸科主任,于2月12日随吉林省中医药援鄂医疗队奔赴湖北,在同济医院中法院区战斗。

“人要有信仰,既然选择了从医这条路,当组织需要的时候,一定会义不容辞地去执行任务,能上抗疫前线是我的光荣。”——王丽娜。

陈德招

福建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2月13日到汉,整建制接管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的一个重症病区。该病区共64张床位,两天满员。陈德招所在团队从无到有,日夜奋战,尽心救治,践行从医初心。

还有在协和医院西院区的张黎明、孙侃,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的何旭东、杜厚伟,在同济医院中法院区的李晓光、李洋、马丕勇、许霞、陈海荣、黄谷香、马肖容,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马彦俏、孔心涓,不能一一详述。

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社员,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医疗战场上,无一不是飘动这的奉献旗帜,他们和战友一起,关爱病人,科学施治,为人民的利益,恪尽职守。这是九三学社的传承,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目前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前来驰援的全国社员们,也将陆续返回家乡。在武汉共同战斗的每一天,都是那么难忘,无不凝聚着汗水、奋斗和希望。九三学社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的社员们,将永远牢记驰援社员的深情厚谊,共同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

华中科技大学是融合科学、人文和奉献的热土。社员们在这片热土上,共同经历着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风风雨雨,必将不忘初心,用辛勤的汗水,迎接抗疫的最终胜利!(社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 宫念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