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业是律师,法治是我履职中非常关注的内容。2019 年,检察机关开展内设机构重塑性改革,打破了原有部门架构。改革后检察机关有哪些部门?分别承担什么样的职责?这些都需要检察机关不断加大检务公开力度,积极向社会公众传达。所以我在2019 年全国人代会上提交了《关于加大检务公开力度、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建议提交后不久,我就收到了最高检的答复。最高检表示将制定检务公开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检务公开的具体事项和措施要求,完善内部协作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检察工作的透明度。同时,还将积极推进智慧检务工程立项和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
一年来,我见证了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飞快步伐。在贵州调研时,我发现贵州检察机关组织研发大数据司法办案辅助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把统一的证据标准嵌入办案程序中,通过数据分析和比对,使案件办理更加高效和规范。
法治凝聚着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在防控疫情工作中,法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法防疫”成为各地各部门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抗疫也成为很多地方的成功经验。经过这一次战疫,我相信,很多人对法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会在日常生活中更注重法治的力量。
基于自身的代表履职工作和律师本职工作,今年两会,我的建议还与法治有关。在司法实践中,我建议加大对“同案不同判”的纠正力度,进一步强化司法公正;加大环保公益诉讼案件的受理量,用司法手段更好保护“ 绿水青山” 。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状,我认为应从法律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应对和治理重大突发卫生事件的能力。(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2020年5月18日 03版,作者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中央法律专门委员会主任、北京市信利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