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战“疫”同心曲-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特别报道由《团结报》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宣传部联合推出。
当人们享受着冬日阳光的美好,谁也不会预料到一场疫情风暴即将席卷江城。武汉各大医院发热门诊告急,具有相似特征的肺炎患者越来越多。
九三学社社员程真顺:
把省下的防护用品给一线医生
九三学社社员程真顺
九三学社社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程真顺第一时间向院领导汇报了有关情况。院领导高度重视并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应对措施。程真顺提出,隔离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他建议医院相关科室或部门规范相应诊疗流程,对疑似的发热患者进行“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医院随即成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程真顺担任医疗救治组专家组成员,并和院内专家牵头制定了不明原因肺炎疑似病例院内报告及诊治流程,及时科学应对疫情蔓延。程真顺制作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培训课件,通过医院办公系统分发给所有医务人员加强学习,呼吁全院进行全员培训。
程真顺多次受邀参加湖北省视频培训会议,指导规范省内各级医疗机构对新冠肺炎的诊疗流程,为各地区积极有序开展疫情防控提出对策和建议。他还参加了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防控工作进展,解答群众疑惑,普及疫情防控科学知识。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抗击疫情前沿阵地,程真顺对科室人员说:“作为医务人员,当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当站在防疫最前线,这是我们的职责与使命。我们科作为高危感染性科室,大家在治病救人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对自身负责就是对患者负责。”在程真顺的正确领导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至今保持着感染零记录,在科内成功实现“三无”,即无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死亡,无一位医护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无一例新型冠状病毒交叉感染。
武汉市第七医院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对口支援医院,程真顺负责指导该院临床诊疗工作。
身穿防护衣,戴齐口罩、防护帽、防护眼镜,这是程真顺每天查房必需装备。为了减少防护用品过多消耗,程真顺提倡并带头坚持一套班只用一套装备,把节省下来的防护用品留给一线的医务人员。
作为指导专家,他还直接参与一线救治,为高龄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术,为进行无创呼吸支持的危重症患者调试呼吸机参数。勇于吃苦,敢于攻坚,程真顺与广大医务人员共克时艰,在防疫一线整整驻扎一个多月。2月3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院士在巡查防疫工作时对武汉市第七医院的工作表示认可,对全体医护人员的辛劳付出表示感谢。
“医护人员加班加点,为抗击疫情舍小家为大家,这是我们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程真顺说。
九三学社社员杜斌:
驰援武汉的高级别专家
九三学社社员杜斌
1月19日,九三学社社员、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主任杜斌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指令,加入国家高级别专家组,指导调研武汉疫情防控工作。
杜斌一头扎进了武汉重症治疗第一线,在武汉市各大医院巡视指导重症抢救。当北京协和医院国家医疗队增援武汉后,他被任命为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协和ICU的临时科主任。2月4日夜间,病房收治了18名危重患者,第一位转入患者极度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仅50%。杜斌在没有配齐三级防护设备的情况下实施气管插管,终于使患者的生命体征得到维持。为了给每个病人确定最优治疗方案,他常常穿着防护服不吃不喝近十个小时在病房观察病人情况。在他的推动下,病人管理从分时段负责制改为医疗组负责制,使每一个病人都有相对固定的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有利于治疗思维的贯彻和治疗方案的落实,也提高了医护之间的高效配合,提升了治疗效果。他把科学、规范的协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带到当地,因地制宜地建立起了各项规章制度,为前线共同奋战的一线战士们提供了“协和经验”。
这个春节,杜斌没有家人的陪伴,没有丰盛的年夜饭……陪伴他的是重症患者,吃的是泡面,脱下防护服是一身湿透的衣衫,他并未有任何抱怨。问及他什么时候回来,他回答说“现在顾不得”。
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杜斌从不会缺席。几乎所有国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2003年春天,SARS肆虐全国,在这场“战役”中,杜斌被北京市借调做全市调度指挥,由于工作需要,常常在深夜被叫到医院参与具体的诊疗工作。看到年轻的医生手足无措,他鼓励大家说:“不要害怕,我带领大家一个病人、一个病人地看。”从SARS、猪链球菌感染、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到禽流感、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山西临汾山体滑坡……每次接到任务,他从不犹豫,即刻启程,主动深入一线,来到危重伤员和病患的床旁,积极参与救治,多次作为医疗专家组组长指导制定治疗方案,高水平完成降低事故病死率的艰巨任务。
杜斌常说:“我们要从崇尚技术的热潮中脱离,转而去探索疾病本身的诊断和治疗,要从技术至上转变到怎样以病人为中心,使ICU从一个充满冰冷机器和设备的场所,变成一个有人文关怀、有温度的地方。”
九三学社社员李雪锋:
有序组织抗击疫情
九三学社社员李雪峰
准确研判,超前布防。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已开始悄悄在武汉蔓延,并呈向外扩散之势。九三学社湖北十堰市委会副主委、神农架林区人民医院院长李雪锋凭借经验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感染烈度较强的新型传染病,马上开始谋划部署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他立即结束出差行程并返岗,第一时间向林区中共党委政府主管部门汇报,迅速召开疫情研判部署工作会;当即叫停将要拆除的旧住院病区,即刻改造成为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的预备场所;部署消杀物资、个人防护物资及相关药品的准备工作;将医院从春节休假模式调整为正常上班模式,所有休假人员立即返岗待命;成立医院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六个专业小组,明确了各组的工作职责;制定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方案,从人员防控、各部位消毒、应急值守等各层面全面做好准备;组织全院职工开展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各种途径的信息相继披露,群众不知所措,一度引起心理恐慌,李雪锋立即部署开通3部24小时免费热线电话,在医院微信公众号开通在线问诊,及时为群众解惑答疑,稳定了群众情绪;安排专职心理医师对所有“红区”内医务人员和确诊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迅速成立人民医院疫情防控健康服务工作队,对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警察、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并指导他们做好自身防护。
基于科学预判、果断决策、周密部署,配合林区党委政府防控得力到位,整个林区无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已确诊病例(11例)全部治愈出院,林区医院医护人员零感染。李雪峰利用暂时无新冠肺炎患者的空档期,积极进行防控部署,继续维持和做实做细现行的防控措施。强化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值班值守纪律;分批组织院内感染防控培训并督导学习成效;加快药品和紧缺物资储备;进行思想警示性教育,要求全体医护人员要严阵以待、严防死守,宁可十防九空,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盲目乐观,防控工作丝毫不能放松,确保将防控触角延伸到医院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节,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牢基础。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虽然没有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但李雪锋用他的担当和智慧,坚毅和果敢,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努力和贡献,也于近日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他情系大山深处,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大医精诚之歌!
九三学社社员刘昱:
从病魔手里“抢”患者
九三学社社员刘昱
1月26日,陕西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集结奔赴武汉。作为重症监护组组长,九三学社社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昱带领队员进驻武汉市第九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他们想方设法提高救治水平,从病魔手里“抢”患者。在他们的精心治疗下,先后有30多位危重症病人转为轻症或康复出院。鉴于刘昱在抗击疫情一线的突出表现,近日他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刘昱是一位参加过抗击非典、支援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多次担任应急医疗救援任务的重症医学专家。“疫情当前,最需要重症医疗力量的加入,我有这样的能力,肯定是要去的。”刘昱坦言。
身穿厚重防护服,将近10个小时不吃不喝,随时应对重症监护病人的各类突发情况,刘昱带领组员制定治疗方案,梳理医疗、护理、防控流程,创新开展床旁重症超声检查、床旁CRRT、每日专家查房、营养治疗等工作。他联系德国厂商捐赠2台无创伤心排量监测设备,用于危重症患者的循环功能评估,以精准施治。保证氧气供应是救治患者的基础,刘昱检修并改造当地医院处于维修状态的两台有创呼吸机,弥补患者对无创通气的需求;积极联系武汉市青山区国资委增加对医院瓶装氧气的供应,同时将现有呼吸机进行降级处理,由中心供氧退回到瓶氧供气保证呼吸机正常运作;发动大家运来放置多年不用的老式氧气罐,自行组装、维护不断新增的呼吸机,不断为救治患者创造条件。经过刘昱的努力,最终解决了“双通道供氧”难题,大大提升重症病区救治能力。
将近10个小时身着三层防护服奔波在救治重症患者的第一线,每每交班,刘昱和同事们里里外外的衣服都会湿个透。但是,只要能把危重症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对刘昱而言就是最大的鼓舞。
九三学社社员张伟:
五次编撰疫情研判报告
九三学社社员张伟
张伟,九三学社江西省委会副主委、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作为一个抗击过2003年“非典”,奋战过2009年甲流,诊断过2013年全球首例H10N8禽流感的呼吸科医生,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再次临危受命,担任江西省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高级专家组组长,全力奋战在全省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最前线。
迅速研判疫情。2019年底,武汉“不明原因肺炎”曝出之后,张伟带领团队紧密关注,于1月初制定了综合医院院感防控方案,为全省疫情防控打下基础。1月18日,江西省卫健委紧急研判疫情、部署工作,张伟作为专家出席会议并提出了更加“严苛”的措施建议。1月24日,江西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全省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救治的“底线”,已做好患者收治的“人、房、物”准备。
当好疫情防控“军师”。张伟五次编撰疫情研判报告递交省指挥部,两次牵头起草了提高治愈率的专家共识。当某地发生20多人的“聚集性”病例时,她带着2名专家组成员,奔赴现场实地调查疫情和指导防控。
防止院感不容失误。张伟安排对全院干部职工进行院感防控知识培训,并通过远程连线培训全省相关医护人员。在江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她介绍了院感防控的具体办法。
努力推动完善省市县三级救治体系。张伟提出,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应由省级专家“一对一”指导救治工作,由她所在医院进行“统一收治”。对于定点医院,她提出要根据患者病情缓重,“分类分区”救治。她还利用远程会诊平台,使省市县三级的远程医疗互联互通。
通过“四个集中”提高抢救水平。张伟将正在试运行的象湖院区用于全省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集中收治”,提供床位200张,并增添897张储备床位,集中呼吸、ICU、急诊、消化等一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专家,采取MDT方式救治患者。
凌晨“发兵”整建制驰援武汉。虽然守护江西的任务艰巨,但在抗疫最前线的紧急号召下,张伟带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立即响应,半小时内完成了覆盖各个学科141名医疗队员的闪电集结。带领各职能处室通宵作战,连夜准备急抢救医疗设备以及各类生活用品和防护物资,尽锐出战,整建制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Z14重症病区。
远程连线打好疫情“保卫战”。为做好湖北随州市的对口支援工作,一附院集中最优医疗力量,通过视频对随州4名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进行远程医疗。同时,连线武汉多学科团队,为重型和危重型患者“远程查房”,为武汉和随州提供坚强后援。
九三学社社员朱佳清:
“爱心小本子”建立感情
九三学社社员朱佳清
当接到医院护士长推选她作为驰援武汉人选消息的时候,她的回答是斩钉截铁的两个字“我去!”她就是朱佳清,九三学社社员,杭州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在近20年的护士工作生涯中,她多次参与危重病人重大抢救任务,有丰富的一线急救护理经验,曾先后获得“浙江省护理技能大赛重症护理操作能手”、杭州市“十佳护士”、杭州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疫区犹如战区”。大年初一、千里之外,她作为杭州市首批驰援武汉医疗队13名队员之一,“逆行”前线。那天,在朱佳清丈夫开车送她出发的路上,这位曾经的硬汉兵哥哥却突然哭泣起来。朱佳清却告诉他不要担心,拜托他照顾好90岁老父亲和行动不便的母亲,还有正在读小学的儿子。“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的护士,正赶上这场‘战疫’,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吧!”
在武汉,她成为一名从死神手中抢人的“女钢铁侠”,成为悉心照顾病患、讲话柔声细语的江南“软妹子”,成为一口气可以运送40公斤氧气瓶的“女大力士”。她用专业、信念、品行,诠释着一名九三学社社员、一名白衣天使的使命与担当,谱写人生最美芳华。
2月12日,一名重症患者需要转到金银潭医院进行呼吸机插管,这样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转院前,这名患者已写下遗书:“我的遗体捐给国家。”朱佳清和她的同事绝不愿放弃任何希望,一直帮忙联系床位,协调120。没有无创呼吸机,紧急借来一台,没有氧气筒,自己去扛,一个不行,扛两个。就这样,患者终于安全顺利抵达金银潭!他戴着正压面罩向朱佳清等医护人员伸出了大拇指。朱佳清感怀不已,录了一段自述语音日记,在人民日报、人民政协网、杭州日报等多家媒体上发布,点击率达1500多万次,听者无不泪目。
“病人正在遭受痛苦和折磨,我想为他们做更多,不仅解决病痛,也给予他们尊重与关爱。”朱佳清护理的病人中有一位91岁的老人,方言谁都听不懂。老人常常急得大喊。见他的牙齿都掉光了,喂饭时,朱佳清就把饭泡软,把菜夹成一小粒地喂他;喝豆浆时,用针筒5毫升5毫升的来。发现老人识字,朱佳清就制作了爱心小本子,上面写着解小便、我饿了、身上不舒服等字。老人看了,就会点着这些字,用来传递信息。慢慢地,医患之间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和深厚的感情。
目前,朱佳清已在武汉四院持续作战近50天。她说,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现在情况越来越好,相信不久的将来会迎来终极胜利。到那时,她要去“外面”看看武汉名满天下的樱花。
专题九三学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