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四个面向”指明科技创新方向,激励着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广大民主党派成员特别是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认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吹响了我国加快向科技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号角。要认真学习贯彻好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坚持“四个面向”,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不计名利、敢于创造,主动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展示出新时代民主党派科技工作者的风采担当。
“四个面向”引领科技创新
“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要求,特别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为我国‘十四五’期间以及更长时期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指明了方向。”作为我国量子通信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表示,当前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历史交汇期,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我国即将进入“十四五”时期的背景下,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
“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吹响了加快科技创新向纵深宽广推进的号角。”民革中央副主席、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田红旗表示,我们要坚持“四个面向”,自觉担负起历史责任,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去,努力创造更多的原创性成果,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农工党中国科学院委员会副主委、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研究室主任魏源送表示,总书记在以往“三个面向”的基础上提出“四个面向”,增加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充分体现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以人民生命健康至上的信念、决心和行动。
“有了党和国家的支持,我由衷地感受到士气足了。”民进会员、北京成像技术高精尖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复全表示,我们科技人要敢于直面艰巨的挑战,从基础科学抓起,注重原始创新,在技术上补齐短板,又快又好的发展自己关键技术,为国争光。
“总书记站在国家、民族战略发展的历史高度,对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寄予了深厚期望,用‘四个需要’高度概括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用‘四个面向’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科学院院士、农工党安徽省委会副主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杨金龙说,我们备受鼓励和激励,也更加坚定了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的信心和意志。
注重“从0到1”的突破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阐述,在民主党派科技工作者中引发强烈共鸣。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多位民主党派科技工作者认为,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在当前“逆全球化”和充满变数的国际形势下,“卡脖子”技术有可能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卡脖子’技术是‘熬’出来的,绝不是简单地‘突击’出来的,财大气粗的突击式创新只能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委会主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表示,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投入和不懈的坚持,要尊重科学规律,做好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分工,兼顾国家意志和市场意志,才能够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是重要抓手之一,因此,必须明确其定位,究竟是为了‘顶天’,在纯基础研究领域寻求重大突破;还是为了‘立地’,真正解决高科技产业的‘卡脖子’问题。”刘忠范说。
对此,刘忠范结合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的探索给出了答案:双轮驱动。“一个轮子是通过政府的资源投入,争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另一个轮子是市场驱动,通过‘研发代工’模式,与企业紧密结合,参与当前的市场竞争。”刘忠范认为,“双轮驱动”模式有助于兼顾现实和未来,稳步推进石墨烯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这一过程需要高度重视原始创新能力。”潘建伟认为,要进一步完善自主科技创新体系,健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布局,通过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面向长远目标形成系统性布局并整合优势力量,前瞻性地储备技术。
总书记提出,要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对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重组,形成我国实验室体系,对此,九三学社社员、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景虹充满期待。“我们应该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努力实现‘到2030年建成更加完备的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这一目标。” 李景虹说。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HAASO工程办主任,民盟中央科技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支部副主委白云翔和同事长期工作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原地区。他们通过自主创新,刷新了高能伽马射线探测灵敏度的纪录,让我国的伽马天文实验研究走在了国际的前沿,为宇宙线起源这一基本科学问题取得突破奠定了基础。
“虽然非常艰苦,但很有成就感。”白云翔说,总书记在讲话中把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让他们更加有信心做好科学设施的建设运行,有力地支撑基础科学研究,打造我国科技发展“硬实力”。
国家科技创新根源在人
“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民盟北京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宋春伟表示,放眼未来,为了保障国家坚实发展、提高自主能力,必须加强创新型学术人才的教育培养。
为此,宋春伟建议,应因材施教、尊重科学规律,积极探索拔尖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新模式。“近年来,北京大学数学英才班、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等都在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宋春伟举例说。
魏源送认为,我国需要下大力气,以“创新人才教育培养”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加强改革,破除弊端,形成“人才—创新—突破—引领”的良好局面,从而为实现科技强国提供人才支撑。
“总书记关于要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的论述让我尤为振奋。”方复全说,发展教育是振兴科学之源,民族复兴之本,从基础抓起,从教育抓起,一定能够让中国的科学事业兴旺发达。
目前,教育部已出台“强基计划”,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作为教育科学工作者,我们要把教育和科研发展紧密结合,从年轻人抓起,使年轻人热爱科学、投身科学,以科学科技的发展为自己学习的动力。”李景虹说。
“我很庆幸,在中国发展最好的新时代选择了科技创业,目前我们团队创立的公司已经成为生物3D打印领域技术体系最完备企业之一。”民革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徐铭恩表示,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关键是要打破制约创新活力迸发、影响创新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在水利科技战线上,我们清华团队坚持需求导向,解决实际问题,二十年磨一剑,把中国人发明的筑坝技术广泛应用到祖国大地上。”致公党北京市委会副主委、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安雪晖说,这是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的要求,也证明了只有从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出发,才有可能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开展科研工作的过程中,都要培养发扬自己的科学家精神。”民建北京海淀区委会北航支部副主委、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督学处处长助理单光存说,在科研创新中,作为青年科研人员要勇于攀登科学高峰,敢于质疑、敢于挑战学术权威,真正以推动国家科技发展为己任。
在全国100多万民主党派成员中,有一大批奋战在科技战线的工作者。“九三学社是以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的民主党派。”潘建伟表示,作为九三学社一员,除了在本职科研工作中刻苦攻关、奋力创新外,还应承担起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职责,通过民主党派和政协等平台,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出谋划策。
“作为民革党员中的科技工作者,要不断提升参政议政和合作共事能力,立足科技管理岗位,不忘科技报国初心,牢记科技强国使命,在新时代砥砺奋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民革中央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处长闫金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