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为打造技术创新“集团军”积蓄力量 ——九三学社中央2020年度党派重点考察调研综述


编者按: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把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作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内容。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科技创新专章部署,放在规划任务的首位,这在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凸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凸显了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九三学社作为以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长期关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工作,近几年先后就“国家科技体系建设”“科技服务业发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科技型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开展调研。2019年以来,九三学社中央就国有企业科技创新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并将“提升创新能力,做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确定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深入了解国有企业创新情况,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出谋划策。


1978年,一声春雷,滚过中华大地。

整整一代科技人员记忆深刻的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同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进一步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的春天来了,我国科学技术事业自此全面复苏。

42年后的今天,当中国这艘巨轮驶向“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时,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发展格局的关键力量。尤其近年来,美国对我国实行“长臂管辖”和技术封锁,试图在经济和高科技领域与我国“脱钩”,导致我国在一些重点行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较为突出。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众所周知,国有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居于我国产业链和创新链重要位置,聚集了大量创新资源,有责任和能力进一步推进改革,提升创新能力,做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做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这正是2020年度九三学社党派重点考察调研的题目。

中共十八大以来,九三学社中央先后就“科技服务业发展”“国家科技体系建设”“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科技型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开展调研。去年,九三学社中央就“促进科技型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行调研时,了解到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创新潜能尚未充分释放,建设创新型国家亟须进一步提升国企创新能力。为深入了解研究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九三学社中央将“提升创新能力做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确定为今年的重点调研课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率队,着重围绕国企创新顶层谋划以及创新能力、动力、活力、投入、人才、政策、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开展了深入调研。


在创新主体上寻找突破口


2005年3月9日,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原所长韩忠朝教授代表九三学社中央作大会发言:“我国发明专利授权中3/4为外国人所拥有;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10家电子信息企业,5年申请之和仅相当于美国IBM公司1年申请的专利数量。由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我国不少行业存在产业技术空心化的危险。”

当时的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部长张化本记得,那一年,九三学社围绕科技领域关注的焦点,正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除了大会发言,九三学社中央还提交了《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的党派提案。

15年后的今时,与往日相比,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面对更加复杂的局势,我们对创新,尤其是关键技术创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突破口在哪里?在创新主体身上。

毋庸置疑,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科学技术领域真正起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比如,通讯领域的贝尔实验室,汽车领域的福特公司,飞机领域的波音和空客,化工领域的杜邦和拜耳,机床领域的西门子,计算机领域的IBM、英特尔、微软等。

那么当前中国最应该走在前面的国资国企的技术创新状况如何?

7月底的上海,正值酷暑。


图片


作为国资国企的“重镇”,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在上海先后对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和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等开展实地调研。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体现在前端的基础性研究,那么我们说工程科学问题,特别是工程类科学原理问题还没有很好的布局规划,这是我的自主创新前端,我们不能天天跟随发展,我们要进行引领或者超前发展的话,前端的工程机理性和原理性,没有很好的规划来推动我们技术储备的夯实,这是一个我们长期会面临的问题。”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玉金没有夸夸其谈企业创新成绩,而是在座谈会上直接点出了自己思考的问题。

关键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不足不容忽视。2018年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显示,央企受制于人的重大“卡脖子技术”高达450余项。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130多种基础材料中32%是空白,52%依靠进口,芯片87%以上依赖进口。而其中大部分的受制于人,都来自于“基础”不稳。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实现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从无到有的跨越,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形成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

“基础”的作用不言而喻,更是科技创新主体企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此外,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问题,也多年来被反复提及,其中基础研究投入不足更是稳居“热词榜”。

资料显示,近十年美日韩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总投入的比重保持在12%~18%,其中2015年,美国全国研发支出70%左右来自企业,基础研究投入27.2%来自企业,而我国这两项比列的差距都还很远。

其实九三学社多年来一直没有停下对这些问题关注与建言的脚步。2020年两会,九三学社中央递交的党派提案之一,也是《关于着力提高国企创新能力的提案》。针对投入问题,提案认为要进一步健全国企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国企创新能力考核,增加研发投入及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在国企负责人业绩考核中的权重,尤其是增加基础研究、应用型基础研究在科技创新考核中的比重。“对国企科技投入强度不搞‘一刀切’,参照世界一流企业研发强度,结合我国国情,完善分类考核、差异化考核标准,并出台配套实施细则。”提案认为。

在此基础上,随着调研的进一步深入,相信调研组将会拿出更为完善客观、更为适合当下形势并放眼长远的意见建议。


不调研不发言


“设备是哪里生产的?产品出口占比多少?”遇到高精尖设备,调研组成员仔细询问;“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学什么专业的?”“在企业工作多久了?”遇到年轻的科研工作人员,调研组成员与之亲切交谈。


图片


调研还在继续。上海是国有企业重镇,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促进国企创新力全面提升,成效显著。部分国企勇担使命、刻苦攻关,已经取得不少创新成果。“不过,在推进国企创新方面还存在一些瓶颈难题。”上海市相关负责人说。

上海如此,其他代表城市呢?

为了全方位了解当前全国的国企创新现状,除了坐标上海,还先后在北京、广东、安徽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

除了一些出于地域上的特殊问题,各地反映出更多的则是基于科技创新本身的共性问题。

在上海,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傅新华提出,我们的企业可能还要进一步推进协同创新或协同攻关,这个协同创新攻关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还有就是关联企业之间,围绕着产品和技术的联合攻关,“这个对上海来讲,可能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强。”傅新华认为。

协同创新攻关,这就是一个共同问题。调研组提出,要集中创新的各方面优势力量,着力打造关键共性技术协同创新平台。

另一个共性问题,在于人才队伍。

据调研组了解,我国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仅13.4%选择在企业就业,而在美日韩,约70%科技人才在企业就职。在此前的调研中,调研组更是发现某省级骨干国企,近三年来入职179人,研究生学历仅1人,相反流出员工352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49人。还有一个案例是某大型央企,现有9万名员工,研发人员占10%,但高级专家、高端研发人才不足0.5%。

因此每到一处,调研组成员必问的问题一定有科研人员占比、待遇以及流动情况,希望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引进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以及人才创新容错等机制,搭建好科技创新的人才队伍。

与此同时,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建立创新容错机制等也是调研中众多企业关心的问题。

“这次调研当中,不重视核心技术的国企,不在少数。因此我们建议要发挥国企优势,解决技术的卡脖子问题,首先要摸清底数,加强统筹,分类施策,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要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原始颠覆性创新,促进高端技术和设备国产化。”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表示,调研以后,我们邀请社(九三学社)内外专家,多次讨论修改,聚焦一些关键问题,将形成报送中共中央的专题报告。


广泛动员深度聚焦


民主党派中央“大调研”,也就是年度重点考察调研。是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的重要活动。

对于九三学社中央而言,一年一度的党派重点考察调研,是全社上下、党派内外集中优势参政议政力量共同献计出力的过程。

“2020年3月至5月,按照九三学社中央调研工作安排,社北京市委围绕‘推进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成立由刘忠范主委、李景虹院士牵头,李丽萍专职副主委具体负责,共36位相关专家参加的课题组。”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会副主委李丽萍介绍,课题组共召开课题座谈会、研讨会共12次,调研央企、市属国企11家,整理建议6份,最终形成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国企科技创新活力》调研报告。

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再到中原地带,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遍布各个角落,要在实地调研前全面充分深入地掌握情况,课题组首先调动了地方组织、专委会和促创工委的积极性,克服疫情期间困难,多形式开展调研,以摸清家底掌握“全面”,形成一张全国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基本网。

在此基础上,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邀请科技部、国资委和工信部相关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赴安徽省深入有关国企实地调研,从国家有关部门以及专家学者两个层面,汲取他们对这项工作的看法建议。

到这个阶段,如果说这些前期工作都是为课题组实地调研做准备,那么这些准备还没有结束。

按照九三学社中央统一部署,全国横贯东西、南北纵横的几十个九三学社地方组织,再加上专委会等,通过视频会议、实地调研、函件调研等形式的相关调研虽然已经结束,也形成不少调研成果,但这些重要信息的梳理、归纳,进一步探讨,使之更为精准,则需要平台的力量。

6月初,第十五届“九三论坛”召开,这是九三学社履行议政建言职能的重要平台之一。

“此次论坛主要结合社中央今年的重点调研课题‘提升创新能力,做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进行交流和研讨。要认真梳理建言成果,既要找准问题,也要努力提出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战略性、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武维华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

“要增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高支持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政策的系统性。”

“通过先进经验推广推动国企转机制、促创新。”

“通过战略布局,统筹国企民企协同创新,做好引领助推。”

……16位代表,带着调研后的成果而来,在充分地分享、碰撞而后汇聚成坚实力量。

不仅如此,“九三论坛”闭幕不久,另一场同一主题的集中建言随之开启。

九三学社中央科学座谈会,这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新形势下应时而生的又一重要议政品牌,通常就一些重大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深入探讨。据介绍,此次九三学社中央第二十四次科学座谈会聚焦的主题也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这是对前期“提升创新能力,做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重点课题调研和第十五届“九三论坛”的深化,也是九三学社中央巩固深化“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成果的具体举措。

反复沟通交流与求证,反复斟酌分析与探讨,在所有前期准备工作扎扎实实推进的基础上,九三学社党派重点考察调研上海之行才正式开启。用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的话说,这次到上海进行调研,目的是进一步聚焦问题、研讨对策,然后还将在调研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向中共中央提出有关建议。

如今,汇聚了全社智慧与力量的九三学社党派重点考察调研的调研报告,业已提交给有关方面。可以想见,这些从技术创新的土地上发出的声音,最后终将回到技术创新本身,进而锻造出无比坚实的创新之基。

(本文转载自《人民政协报》2020年12月23日第12版 记者 包松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