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岭:全国人大代表、社陕西省委副主委、西安工程大学校长
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挑战。气候问题本质是发展问题,直接关系能源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规划调整,蕴藏的是第四轮工业革命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契机。谁能在“减碳”硬约束下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谁就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引领全球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从去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起,连续七次在重大国际场合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碳达峰、碳中和是今后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国之大者。
实现绿色减碳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与工程问题。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简称CCUS)是国际公认的唯一能够实现大规模快速减排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应对气候变化、迈向“碳中和”的有效选择。联合国IPCC1.5度特别报告中提出四种减排路径,其中三种减排路径都必须采用CCUS技术。美、日、欧很多发达国家均制定了2050 年碳中和目标,投入上百亿美元持续开展CCUS相关研究,先后建立了一批深具影响力的CCUS科学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CCUS领域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差距明显。尽快建设CCUS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简称CCUS大设施),是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竞争、承担大国责任的战略需要,是达成碳中和国家目标的现实需要,是攻克负碳技术瓶颈的创新需要,是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需要。
国务院2016年印发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明确提出:探索预研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研究设施建设,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技术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指出,“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鄂尔多斯盆地(榆林)是中国实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最佳区域。陕西碳排放相对集中,减排任务艰巨。在陕布局CCUS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实现我国长期低碳发展的关键技术保障,是加快“两链”融合的现实需求,更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具体举措,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全国减碳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陕西科教资源富集,拥有以西北大学、长庆油田、延长石油、西安热工研究院等为代表的国内最早开展CCUS技术研发的单位,具有全国最完整的CCUS产业链,积累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和深厚的工程经验。建设有国内CCUS领域唯一的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在陕西靖边建成的国内第一个全流程CCUS示范项目,是国家重点推广、国内唯一通过“碳收集国家领导人论坛(CSLF)”认证的低碳技术项目,列入了“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自2017年起,西北大学连续三年协助政府举办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CCUS边会,在第七届CSLF部长级会议上代表我国政府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来陕视察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作出了重要指示,就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能为CCUS相关科学和工程问题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综合性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实现我国长期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我国煤基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关键技术保障,是带动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提升我国能源安全的积极动力。通过CCUS大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进行二氧化碳封存和利用的研究,催生低成本新技术、新方法的产生,为大规模工业化推广奠定基础。围绕CCUS创新链,还可带动石化、装备制造业、农林等进入CCUS产业链。同时促进政策创新,激励企业加大减排力度。
CCUS大设施的建设以为保护地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提供科技支撑为目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行动,将为我国开展CCUS国际科技合作提供自主创新平台,不断追赶引领技术发展,增强国际话语权,在全国乃至国际社会产生巨大的示范带动效应,使陕西成为国际“碳中和”浪潮的先锋,极大提升陕西国际影响力。
建议国家“十四五”优先支持陕西立项建设“鄂尔多斯盆地CCUS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通过科技创新持续推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如期实现,使中国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和气候治理领域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