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九成以上国土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山高坡陡,耕地破碎,独特的地形地貌,再加上基础设施薄弱、产出效益偏低等因素,贵州实现粮食稳产高产面临多重挑战。近年来,全省多地在探索水稻综合种养模式,以提高土地出场率。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孟平红建议,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与乡村旅游融合的模式,同时探索多元种植补贴,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为农民持续增收开拓新渠道。
“水稻综合种养模式指种水稻的同时养殖鱼、蟹、鳅、虾、鳖、鸭和蛙等动物,水稻为动物提供生长条件,动物为水稻除虫、防病、除草、施肥和松土,生产过程可以减少甚至不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等。”孟平红代表介绍,通过一田多用,与蔬菜等分季节复种、水旱轮作等方式,提质增效产出绿色产品,好的模式亩产值上万元,同时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建立绿色生态种植农庄,配套乡村民宿与种植体验项目,推广绿色生态农产品,最大限度的提高农民收入,满足区域内粮食自给自足。
孟平红代表建议,鼓励建立科学的生产组织,因地制宜建立标准体系,建立集体合作社探索建立以农田入股、劳动力入股等新生产组织形式,让农民有事做,有钱赚,愿种田,推动藏粮于地的实施;完善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农田基建补贴,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农田基建补贴,并制定阶梯型粮食补贴政策,杜绝土地抛荒现象,保障粮食安全;加大科技服务,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省、市、县、乡四级农技推广体系,充分用好科技特派员、科技副职等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加快稻田综合种养标准模式的推广与技术帮扶,通过加大科技含量,规范种养殖方式,大幅度提高种养殖产量。
“建立新利益分配模式很重要,需要更为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保障种植户权益。”孟平红代表说,利用好自身融媒体平台,通过主播带货、抖音宣传、微信平台等方式开展稻田综合种养相关生产与文化内涵宣传,利用公益性质的产销平台,采用线上直销方式,让收益直达农民手中,同时建立农产品“溯源”机制,提高产品售价,最终藏富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