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协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并讲话。他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因地制宜、稳中求进,持续推动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本次专题协商会采取联动协商形式,100余位全国、省、市、县级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机关主会场和贵州、云南分会场参会,28位委员、专家和基层代表在会议现场或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发言,近140位委员通过移动履职平台发表意见。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王林旭,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李学林,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李云才,分别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加强文化教育支持、加快扶贫产业转型升级、发挥“西部优势”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等问题在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王林旭:加大对乡村文化教育支持
我曾到一所大峡谷中的学校调研,在美术课堂与同学们交流绘画技巧、艺术心得时,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深深感染了我。从他们专注的眼神中,我看到大山深处孩子们的艺术梦想和对知识的渴望。“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在进一步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同时,要进一步缩小城乡文化、教育差距。作为一名画家,我深刻体会到,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方法。
建议国家在乡村文化教育方面进一步出台有效政策、加大资金和人员投入;在加强广大乡村特别是偏远民族地区基础文化知识教学的同时,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加大文艺课比重,并立足当地特点或民族特色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绘画方面的兴趣。
(云南分会场)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李学林:加快扶贫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是发展之基,产业扶贫是云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方式,产业振兴也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为此,就做好产业有效衔接,推进扶贫产业向乡村产业转化,加快产业兴旺和现代产业发展,提两点建议:
一、加快促进产业提档升级。首先,坚持市场引领,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加强对脱贫所选择各类嵌入型产业的后续支持,关注新产业培育与关联延伸,促进更多新兴、特色产业落地生根,实现产业兴旺。其次,促进脱贫产业向乡村产业转化,加强关键环节项目支持,加快补齐产业技术、设施、现代服务等短板,通过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促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再次,加快推进产业融合,提升产后加工、物流、营销、消费等全产业链价值,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乡村产业现代体系。
二、加快现代经营主体培育。统筹支持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种养协会及职业农户等主体培育,加大仓储物流、电商等生产生活性服务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投入,提升主体运营能力和带动能力。建立和健全各类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按照推进产业化发展的分工和职责,绑定利益机制尤其绑定龙头企业与经济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机制,形成有机产业联合体与利益共同体,推进规模经营,完善农民稳定增收机制。强化农民职业技能提升,大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经营型新型农民,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和效益。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李云才: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需打造“西部优势”
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别需要打造“西部优势”。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的生态可塑造优势、区域特色产业可培育优势、独特人文旅游资源可开发利用优势,在东西部协作中实现资源互相利用、市场优势互补,互相创造发展机会,拓展市场需求,提升发展效率和质量。为此建议:
一、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中,进一步激发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一是加大派驻西部和双向交流干部的力度,重点以区域制、项目制和产业区、产业链负责制的方式,或以产业中心村实现“一村联多村”管理方式,优化完善和提升产业起点、市场规模、技术创新模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不断培育乡村振兴的三支队伍:有技术有技能的高素质农民大军,懂经营善管理有创业创新精神的青年人才队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三是西部地区的村级组织班子成员中,应确保有一名以上有经商办企业经历或懂经营善管理的干部。靠人才兴业、创业、成业,使西部地区在更高起点上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
二、完善和转变资金帮扶方式。帮扶和协作单位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主要是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人才培养、智力支持和技术创新应用,促进受帮扶地区高质量发展。鼓励市场主体更多参与,允许产业研发跨省联动“打捆式”立项,把东部人才、技术优势转化为西部地区协作项目优势,走以创新为标志和特征的资源整合式、产业研发式、技术共享式、人才高地式的帮扶与创新发展之路。(综合2021年5月25日、26日《人民政协报》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