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新当选院士!认识这8位九三学社社员


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1月18日公布2021年新当选院士名单,8位九三学社社员当选。回顾消息:8位九三学社社员当选两院院士

向他们表示祝贺!让我们认识一下他们——


马光辉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图片

个人简介

马光辉,九三学社社员,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委创新群体首席,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国际期刊J Microencapsulation、IEC Res等期刊编委,Particuology、Eng Life Sci领域编辑 。1984年公派去日本读大学本科,1988年获得日本群马大学纤维高分子工学科学士学位,1990和1993年分别获东京工业大学高分子工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年-2001年任东京农工大学生物系统应用科学研究科的Assistant Professor,2001年回国后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7年加入九三学社。

研究方向为均一生物微球和微囊的制备及其在生化工程和医学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用于生化分离、药物载体、免疫佐剂(疫苗递送系统)、细胞培养微载体等创新产品。在Nat. Mater., Nat. Nanotechnol,Nat. Biomed. Eng., Sci. Transl. Med., Sci. Adv., Nat. Commun., Chem. Eng. Sci., JACS, Adv. Mater.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0余篇,他引超过13000次,论文先后获得Elsevier出版集团 “Highest Cited Original Research 2006 Awards”,“Top 50 Highly Cited Articles by Chinese Mainland Authors (2006-2010)”,“Top Cited Paper for 2010 and 2011”奖励。出版中英文专著11部,撰写学术书章节22篇,其中包括美国著名的化学工程师手册《Perry's Chemical Engineer's Handbook》(中国学者首次参加撰写)。中国发明专利授权88项,国际专利授权12项,专利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外500多家单位得到应用。

主要获奖情况: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05年)、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020年),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0年),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技创新奖(2014年)。

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部)。


图片


马於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图片

个人简介

马於光九三学社社员、广东省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5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1991年获得吉林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先后在香港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6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3年加入九三学社。

在有机聚合物发光材料基础与应用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和创新性贡献。发表高水平论文400多篇,论文被引用16000多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9年,第一获奖人),获2002年度、2008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部)。



张克勤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图片

个人简介

张克勤,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原副校长,2015年至今任省部共建云南大学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2.1~1987.7贵州农学院植保系植病教研室,助教;1989.9~1990.4和1991.9~1992.5 英国Reading大学访问学者;1990.10~1992.9 贵州农学院植保系讲师,植病教研室主任;1992.10~1995.9贵州农学院植保系副系主任,副教授;1995.10~1997.11贵州农学院植保系教授,院长助理,贵州省青年联合会副会长;1997.12~1998.7 贵州大学教授,校长助理;1998.6~至今,云南大学云南省工业微生物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2001至2018任云南大学副校长。1990年加入九三学社。

 系统发掘一系列重要的线虫生防微生物资源和先导化合物,建成全球最大的线虫生防微生物资源库,揭示了微生物与线虫互作的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建了根结线虫高效生物防治技术体系,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线虫生防产品。

先后主持我国首个线虫生防“973”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发明专利金奖1项、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云南省自然科学特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获何梁何利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优秀教师奖、香港柏宁顿“孺子牛金球奖”、中国菌物学会戴芳澜杰出成就奖等,发表论文302篇,主编出版专著4部,获授权发明专利62项,为解决线虫生防的世界难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乔红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图片

个人简介

乔红,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担任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建立北京市机器人"手-眼-脑"融合智能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1986年和1989年分别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2年获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博士学位。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8年入选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2014年加入九三学社。
长期从事机器人理论与应用研究,在受人启发的机器人决策、感知、控制及结构设计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创造性重要贡献。她基于人类整体性能高于单元性能的机理,通过高维“环境吸引域”的提出和系统应用,以及对人体行为、肌肉骨骼系统和神经机制的借鉴和应用,提出机器人高性能作业新途径,为我国机器人高端应用的推广做出贡献。
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均排名第一。首次从中国内地当选并连任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管理委员会成员,现任全球IEEE奖励委员会委员、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George Saridis领导力奖评选委员会委员、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Fellow提名委员会委员;受邀担任多种SCI期刊主编及编委。
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信息技术科学部)。

图片


贾金锋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图片

个人简介

贾金锋,九三学社社员,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院长、讲席教授,凝聚态研究所所长,李政道研究所拓扑超导量子计算实验平台负责人。198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2年获得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先后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日本东北大学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北卡及印第安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9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3年加入九三学社。
在量子材料设计生长、表征及物性调控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和创新性贡献。发表高水平论文290多篇,其中Science 5篇,Nature Phys. 3篇,Nature Mater. 2篇,Adv. Mater. 6篇,Phys. Rev. Lett. 27篇,APL/PRB 50多篇。论文被引用16000多次,2018-2021年连续四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年和2019年为第一获奖人,2004年为第三获奖人),还获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及2017年教育部自然科学特等奖、2011年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2013年全球华人物理和天文学会“亚洲成就奖”等奖励。
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科学部)。

图片


杜修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图片

个人简介

杜修力,九三学社社员,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1983年大学本科毕业于原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现陆军工程大学),后在原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现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2年从哈尔滨建筑大学力学博士后站出站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曾任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处长,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城建学部主任。兼任国际生命线与基础设施地震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防护工程学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六届、七届)、国家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地震安全和灾害评估委员会委员。1993年加入九三学社。
 主要从事土木、水利工程结构抗震防灾研究,在国家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和安全防灾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已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国内外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200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6部,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获得政府特殊津贴,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工程”,“北京学者”。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博士后、北京市优秀教师等称号。
 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图片


徐兵河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图片

个人简介

徐兵河,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长聘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2年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1999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曾担任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2004年加入九三学社。

作为国内外著名的肿瘤内科和乳腺癌专家,徐兵河带领团队专注乳腺癌临床、应用基础及转化研究近40年,形成了以个体化诊疗为代表的研究方向。主持国家863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课题29项,主编专著及高校教材15部,主持制订国家卫健委《乳腺癌合理用药指南》、《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规范》等19部指南。创立乳腺癌个体化筛查新方法,大幅提高早诊率;开创以分子分型为突破点的个体化治疗新领域;破解个体化治疗领域多个难题;系列成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引领我国乳腺癌诊疗实现个体化精准诊疗的重大转变。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全国创新争先奖(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获省部级奖14项及国家发明授权专利10项。发表论文436篇,其中SCI论文163篇,他引近1万次。主持制订我国规范、指南19部,由国家卫健委等部署在全国推广应用。研究成果被23部国内外指南采纳。作为国际著名学术组织ESMO和ESCO核心成员,参加制订早期和晚期乳腺癌国际诊疗指南,在全球广泛应用。系列创新性成果多次入选国内及全球乳腺癌年度重要进展,使乳腺癌治疗发生根本性转变,5年生存率由上个世纪90年代的68%提升至93%,跃居国际先进行列。

 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图片


贾伟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图片

个人简介

贾伟平,九三学社社员,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主任,上海市政府参事。1993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2003年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总编辑,《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副主编。曾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荣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1996年加入九三学社。

长期致力于糖尿病精准诊疗、预警筛查、发病机制的研究及防治工程管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1、2),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排1),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以通讯(含共同通讯)作者在BMJ、Diabetes Care、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99篇,主编国际首部持续葡萄糖监测中英文专著。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亚洲糖尿病研究协会Distinguished Research Award for 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in Asia。

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学部)。


图片

(社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社北京市委、上海市委等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