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徐兵河:加强肿瘤诊疗示范中心建设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现在抗肿瘤的药物很多,有的药很多基层医院不知道怎么用,所以要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促进分级诊疗,同时加强规范化治疗。”2月18日,在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主办的“规范肿瘤临床用药 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座谈会上,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徐兵河,就中国乳腺癌诊疗现状、新药快速审批、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等话题接受记者专访。

微信图片_20220227133751.jpg

记者:中国乳腺癌诊疗现状是什么样的?同西方国家相比是否存在差距?

徐兵河:乳腺癌已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非常快。但相比其他癌种,乳腺癌的疗效比较好。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乳腺癌5年生存率已超过90%,大概在90%~93%之间。我国乳腺癌总体5年生存率80%多,所以相对国外还是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在一些大的肿瘤中心,比如我们医院,实际上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达到93%,与发达国家是一样的。

中国各地区诊疗水平和资源配置还是存在差异的。总体来说,大城市病人的治疗效果优于中小城市,大型专科医院的疗效优于一般医院,欠发达地区乳腺癌长期生存率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也高于农村。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诊疗是否规范。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肿瘤专科医生,存在治疗相对不规范等问题,病人发现也相对较晚。所以,后续需要开展人群筛查,提早发现早期乳腺癌病人。

记者:从十几年前跟随国外研究,到现在引领国际多中心合作研究,您如何评价这种转变?

徐兵河:乳腺癌病人的疗效提高必须通过研究。研究包括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和临床研究,特别是临床研究一旦成功以后,有可能改变临床实践。国内开展临床研究首先是跟随国外,在参与和跟随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此后在国内也开展了一些多中心临床研究,包括将新药的临床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影响越来越大。实际上,我们目前在临床研究的某些领域是领跑的。

记者:近年来,我国不断改革创新药物审评审批机制,针对一些特别需要的新药以最快速度完成审批,其中也不乏抗癌新药,您如何来看待这一举措?

徐兵河:这个药是不是要加快审评审批,有两个方面原因。一个是比较早期批准上市,有的是基于二型临床实验结果就批准上市,甚至某些发病率很低的一些罕见肿瘤,基于一级临床试验结果就批准上市,国外其实已经做到了。尤其在实体肿瘤领域,比如治疗乳腺癌的一个全新的TKI类抗HER2靶向药物吡咯替尼,基于其疗效非常好,优于国际标准治疗方案,我们就开创了第一个基于二级临床实验结果快速审批上市的先河。

第二个方面是为满足临床需求。比如一个国外的小分子靶向药,疗效很好,风险比非常低。基于这个结果沟通以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同意给附条件的快速审批上市。基于二期临床实验结果就可以审批上市的,要求我们再做一个三期临床试验,三期临床实验结果如果证实和二期是一样的,那就正式批准上市。这就使这个药能够提前3-4年上市,能够提早惠及更多肿瘤病人。

记者:国家推进医保制度改革,让越来越多的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您如此看待这个问题?

徐兵河:国家医保局开展新药谈判,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它能把很多特别好的抗肿瘤药物推到临床,给医生提供更多治疗的药物,给病人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可以惠及广大肿瘤患者,这是一个很好的举措,

第二,把最有效的药纳入医保目录里头,有些药如果疗效跟标准治疗方案的效果相比,差别不是特别大,可以缓一缓;能够明显提高病人长期生存率的药物,我觉得尽快推到临床更重要一些。因为在临床上你把这个病人治愈了,和你给复发转移后晚期的病人治疗,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在早期阶段能够明显提高病人的长期生存率,和标准治疗相比,更具重要性。

记者:您作为国家癌症中心的临床专家,您认为如何把更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更广阔的地区,让更多患者受益?

徐兵河:一方面要加强规范化治疗。有的药很多基层医院不知道怎么用,所以要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国家研究中心不可能把全国所有医院都覆盖到,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强与各地方的协作。如建立区域肿瘤中心、省级肿瘤中心,通过区域医疗中心把优质资源和有效治疗手段再往下一级辐射推广。

另一方面要加强诊疗示范中心建设。通过国家癌症中心成立一个国家肿瘤指控中心,现在第一批就有200家医院参与。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还成立了一个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监测中心,监测合理用药的情况,看你是否把一些好的药物合理用在了病人身上,最终让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