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准备继续围绕推进长江大保护提出提案。”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仲志余这几天有些忙碌。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他正在为大会做着最后准备。
像足球场上的临门一脚,踢出去的那一刻至关重要,但功夫却在平时的日积月累中。30多年来,仲志余一直心系长江安澜,围绕“长江大保护”这一核心,履行参政议政职责。
落实《长江保护法》需要解决关键问题
2021年3月,《长江保护法》开始施行,母亲河终于有了一部专门的保护法,这让仲志余感到激动而又欣喜。怀着对长江的无限情谊,这个跟长江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人,总愿意为长江的命运,思虑得更远也更深。也就在2021年的全国两会上,仲志余提交了《贯彻长江保护法,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提案。
“要加强对《长江保护法》的学习和宣贯,不断健全长江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要充分发挥流域机构的作用,为《长江保护法》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还要完善《长江保护法》的生态补偿制度,将重大引调水工程水源区及其下游影响区纳入生态保护补偿范围,加大长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财政支持力度,深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多年来,仲志余始终关心关注长江流域的发展。
“长江现有的各类专业监测站网是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分属于各部门,这就导致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仲志余提出,长江水监测体系与新时期长江大保护的新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21年两会前,他还专程带队前往南京、上海两地开展综合水监测专题调研。而这趟调研也促成了另一个提案的诞生——《构建长江综合水监测体系》。
这一提案也被列为2021年全国政协重点提案。仲志余认为,落实《长江保护法》的有关要求需要多方面的强力支撑,只有攻克信息壁垒,才能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长江大保护”提供坚实的基础。
实地考察为每一份提案注入灵魂
“这辈子的心力,都付诸长江”。年复一年,风尘仆仆,仲志余始终奔走在长江上下。
履职的这些年,仲志余曾多次率队对长江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北源楚玛尔河及通天河的水资源和生态保护状况开展综合科学考察。考察内容包括水文、泥沙、河道河势、水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植被土壤、冰川地貌等。
实际上,进一步掌握长江源区的生态环境变化情况,是为了给长江源区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土流失防治等提供科技支撑,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长江大保护”、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
“结合与当地同志的交流讨论,我们编写了《长江源区调研有关情况的报告》,提出持续加强三江源地区科学考察、提升区域监测能力和水平、加强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研究等意见建议。”仲志余介绍。
不惑于方向,不惮于行动。仲志余用一份份凝聚着汗水与心血的报告,为长江流域的发展建言献策,当好参谋。
当仲志余从长江上游来到中下游,汉江的生态环境让他忧心忡忡。因为种种原因,汉江中下游存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环境风险加剧、水生态退化严重等问题。
2018年,仲志余提交了《推动引江补汉工程尽快建设》的提案,提出通过工程实施提高南水北调中线供水量及供水保证率,改善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实现南北两利,共同发展。2019年7月,仲志余带队开展引江补汉工程专题调研,通过现场查勘、与地方政府座谈、听取设计单位汇报等方式,充分了解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好了充足准备后,2021年两会,他提交了《统筹实施引江补汉工程的建议》的提案。目前,南水北调集团公司正在全面落实引江补汉工程机构组建、人员配置、施工组织、关键技术研究等基础工作,为开工建设做好充足准备。
“我最大的欣慰就是提案得到落实。”仲志余表示,“接下来,我将持续关注引江补汉工程建设,深入调研,积极履职,为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持续贡献自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