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重心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死亡率明显下降,但由疾病造成功能水平与活动能力的障碍问题依然突出,迫切需要康复服务。”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宁夏政协副主席马秀珍说。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各类残疾人约8500万、慢性病患者3.4亿、老年人口2.5亿,为他们提供康复服务,是帮助其回归社会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但我国当前的康复服务供给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服务需求,主要表现在康复服务资源短缺、康复资源分布不均、康复专业人才缺乏、康复医保政策亟待完善等方面。
为此,马秀珍委员建议,优化调整康复医疗布局。合理统筹资源,推动部分综合医院转型为康复专科医院,推进二、三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医疗康复机构,大力发展康复医院、护理院、残疾人托养机构等各类康复服务机构;加强康复医疗服务机构与养老、护理机构的合作,加快建设更多规范的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建立社区康复专业人员绩效激励机制,鼓励社区开展康复服务。
“建议加快康复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以需求为导向规范康复人才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康复相关专业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等。建立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相互衔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康复相关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建立在职康复相关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管理制度,强化和规范岗位培训,实现执证上岗。”马秀珍委员说,同时完善医保制度,增加纳入医保的康复项目,建立合理的急性后期康复护理医保支付制度,可根据短期康复和中长期康复的特点,分别进行按病例支付或按床日支付的设计,从而使康复医疗服务更趋合理化,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马秀珍委员说,应加大对康复数据平台建设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大力发展“互联网+康复服务”,提供远程诊疗、评估训练、辅具适配、健康监测等服务,提高康复服务水平;在大力促进人工智能等新型康复器械应用的同时,不断挖掘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技术应用,构建新型科技与传统技术间的信息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