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两会|杜德志:建议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强青藏高原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青海省委主委杜德志从1989年就开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和应用研究,历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副所长、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主任、青海大学副校长兼农林科学院副院长。1996年培育出我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青杂1号”,是国内第一个异硫氰酸烯丙酯和芥酸含量都低的双低甘蓝型春油菜杂交品种,在甘蓝型春油菜选育上取得“两个第一”的重大突破。经过他和团队二十年的潜心钻研和不懈努力,他培育的“青杂”系列品种大幅度提高了我国春油菜区油菜产量和品质,推广覆盖了我国西北地区整个春油菜产区,并在青海建成全国最大的杂交春油菜制种基地,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春油菜良种供应中心。

在长期的工作中,杜德志深感作物种质资源对作物育种及农作物起源、进化和推演生态环境演变等相关学科研究的重要性。他认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形成了举世无双的地理单元,经过长期的高原环境选择,高原农作物种质资源多数具有抗旱、耐寒、抗病虫、耐盐碱等较强的抗逆性状态和早熟、优质等优异性状。这些资源及其野生近缘种属是我国独特的农业种质资源、可再生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潜在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开展青藏高原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优异基因挖掘,对于推动我国极端环境下特殊种质研究,保护和利用特殊生境中的生物资源,应对当下和未来极端气候及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修复,推进国土整治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他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家和地方科技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广泛的青藏高原种质资源收集工作,收集了大量的种质资源入库保存。但由于地处偏远、科技人才缺乏,科技投入不足等原因,青藏高原农业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工作滞后,储藏资源中经过精准鉴定评价的不足5%,在优异基因的发掘方面更是与国内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这些不足限制了青藏高原种质资源和优异基因在农作物育种或生态牧草育种上的应用,需要从国家层面给予大力支持。

为此,他建议国家设立“青藏高原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基因挖掘”方面的科技专项,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搭建专业化、智能化种质资源表型鉴定平台。通过对高原作物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考察、精准鉴定,从而构建起标本完备、分类清晰的青藏高原种质资源数据库和高原农业种质资源DNA分子指纹图谱。二是开展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基因定位和功能研究,分离克隆具有优异性状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基因,助力国家种业振兴战略。三是重视种质资源团队建设,培养或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著名学者和专家,逐渐形成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青藏高原种质资源研究开发创新团队。

(九三学社青海省委 程颐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