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副主委、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高岭
“十三五”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规模快速增长,现有研究生招生考试为了体现人才选拔的公开、公平、公正和招录工作的规范性、制度性,以初试和复试测试成绩作为人才选拔的主要依据,更多注重了对考试科目知识积累情况测试,而对考生运用知识能力和科研创新潜力考察不足。加之近年来部分高校过于注重研考升学率,平时加强研究生考试科目教学,忽视本科学段其他科目教授和创新实践,只围绕考试科目进行备考的极端现象,甚至不少考生在考验复习期间,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参加校外研考培训,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现有研究生整体素质、能力下降现象,一些高校选拔的个别高分研究生缺乏系统性知识、基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性能力。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我们在高端创新人才考核选拔方面还存在较大风险性的同时,在人才选拔的科学性、有效性方面也需要加以改革完善。
当前,我们正积极构建国家创新体系,而建设创新型国家主要所依赖的是具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人才。研究生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最高端,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柱和基础。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选拔高端优秀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考试内容及形式等直接决定着能否发现、选拔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潜力的优秀人才。在新形势下,从大量考生中有效的甄别与选拔出创新人才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改革面临的紧迫而重要的问题。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明确了“优化初试,强化复试,发挥和规范导师作用,注重对申请人专业基础、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察”的改革方向。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为此,深化研究生招生考试招生改革,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查,优化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创新硕士研究生的选拔方式,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高岭建议:
(一)改进研究生选拔模式。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则是研究生培养的“入口关”,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建议:一是整合考试科目。初试环节只进行统考科目考查,复试环节进行自命题科目、专业课科目和面试考查。规避初试与复试环节考查内容的同质化现象,降低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社会成本。二是实行一年多考。探索一年组织2次研究生统考科目考试,入学时间更加灵活,一定时效内多次成绩有效制,避免一考定结果。三是扩大学校自主权。复试环节采取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考查方式,充分发挥招生单位在人才选拔中的自主权和导师的决定权,切实选拔到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潜力的高层次人才。
(二)拓展研究生考试内容。党的十八大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议:政治考核内容中增加文化素养科目,重视考查考生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应具备的文化方面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认知层次等文化基本修养,增强和培育高层次人才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推进考试信息化建设。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建议:一是探索在线选拔。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的技术优势,提高人才选拔的公平性、精准性和高效性。采取线上机试一年多考,普及线上远程复试面试。二是加强题库建设。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题库建设,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加强线上交互考场场景建设,探索沉浸式、伴随式研究生招生考试体验,推进人才选拔方式现代化。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