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两会|管学斌:提高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我国在全球产业链重新布局、本地化挑战、常规贸易方式中受到潜在挑战。”全国政协委员管学斌日前建议,应“未雨绸缪”,充分利用已有海外园区资源,主动有序地融入“一带一路”所在国的本地化、国产化产业布局、产能合作中,突破常规贸易方式受阻的挑战,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

管学斌指出,我国政府始终支持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国际市场准则在境外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截至2021年底,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80余家合作区,累计投资507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66亿美元,为当地创造39.2万个就业岗位。但与贸易额相比,产业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境外园区虽为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产业特点不明晰等原因,尚未能实现带动国内产业发展和产能输出的期望。”在管学斌看来,目前园区形成背景、初衷各异,缺乏长期发展策划,没有体现出国家行业与产业之间的合作优势,缺少龙头带动的产业链集团优势,无法获得当地政府对合作的强有力支持,抗风险的能力弱。此外,企业国际化经验不足,缺乏系统的政策、法规、资金等保障支持,持续发展潜力不足。

为此,管学斌建议国家相关部委成立专家小组,依据“一带一路”所在国政治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战略,对适合双方优势产业融合的国家和地区开展“一国一策”战略性研究,组织、引导和支持国内龙头企业制定“外循环”产业发展战略,以产业链规模和局部核心竞争力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设立跨境产业基金,鼓励金融等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境外业务发展,为园区内产业培育、产能合作提供前期资金支持。 (《 人民政协报 》 2022年03月11日   第 19 版  李宁馨 魏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