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参加会议,并在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新闻联播》报道了宋尔卫代表认真履职、建言献策: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独特区位优势,集聚了华南区域顶尖医疗资源、庞大的临床研究病例、完备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拥有雄厚医学基础研究实力及对外开放优势。”宋尔卫院士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医学科技创新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
宋尔卫院士建议,要进一步推进研究型医院的建设,带动打造“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临床应用”的产学研创新体系,从而推动医学创新成果加快落地。
近年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瞄准医学科技创新前沿,致力于走研究型医院道路,推动更多“从0到1”的医学自主原创,实现临床发展和医学研究齐头并进,孵育了一批医学科技成果。
在研究型医院发展思路引领下,孙逸仙纪念医院各项工作步入“快车道”。医院拥有11个国家重点专科,几乎所有专科都为广东省重点专科,疑难病症诊治能力突出。
宋尔卫院士带领乳腺学科团队从最早开展保乳、保腋窝手术中深入研究,发现了肿瘤免疫微环境重大机制,并提出了保乳改变肿瘤周围组织免疫微环境有利于更好根治乳腺癌的“肿瘤生态学说”,引起国际瞩目。为推动这些科研成果转化到临床,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去年他还倡导发起了中国乳腺癌产学研创新联盟。
目前,孙逸仙纪念医院转化了“乳腺癌预后和化疗敏感性检测试剂盒”“肿瘤特异抗原多肽疫苗”“智能化心肺可穿戴设备”等多项科技成果,并在广州黄埔区以及佛山南海区分别布局院士工作站和产学研转化研究所。
“我们将充分利用大湾区的先行先试国际先进药品和前沿医疗技术政策,在临床和转化研究上与国外研究机构加强交流合作,致力推动新药制剂、医疗器械、新诊疗技术方法的研发。”宋尔卫院士说。
他认为,研究型医院的建设,是推动医学创新落地的关键,“我们建设一流研究型医院,着力打造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平台、医学数字孪生创新平台、临床研究平台、创新医疗转化技术平台、创新联盟的全链条研究平台”。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如何进一步推进大湾区在医学临床科研及转化上的交流合作?
宋尔卫院士建议,要进一步推进研究型医院的建设,完善产学研机制,实现从“临床—科研—临床”的闭环;要营造宽松有序的政策环境,加强引导国内外尤其是港澳投资者在大湾区投资;搭建大湾区转化医学中心,鼓励大湾区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强强联手开展科研转化合作;建立国际化的医学科研骨干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加强国际间诊疗合作;加强生物医药前沿领域、中医药特色领域等方面的深入创新合作;以大湾区内一批顶级医院为中心组建医院联盟、专科联盟或医学创新共同体,发挥辐射引领扩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