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晓岚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现场。
雪花漫天唯美启程,折柳一枝动人落幕。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上,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融合,“中国式浪漫”惊艳世界。
这也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灯光总设计、闭幕式导演、九三学社社员沙晓岚的又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舞台美术杰作。恢弘与灵动、空间与精神、文化与科技、传统与未来、中国与世界……这场盛会让我们看到许多,思考许多。
“技术×艺术”惊艳世界
如许多媒体所评价的那样,即使在疫情和寒冬的影响下,这场盛会的视觉效果仍然令人印象深刻。从技术到创意,这次冬奥会充分展示了“中国设计”的水平。民族文化、奥运精神……这些开幕式所必须呈现的理念深邃厚重,如何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和语言体系中,通过形色光韵所营造的空灵意境,引起全世界观众的共鸣,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单从技术装备来说,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就已经创造了许多个“之最”:科技含量和规模为历届奥运会之最;利用大型数码投影机多机重叠且多组画面的融合拼接技术,其设备数量之多、技术要求之高、投影面积之大,为世界之最。
本来,在艺术创意行业,设计方案通不过或者反复改是一种“常态”,而本次开闭幕式的灯光设计方案都是“一稿过”。这背后,离不开沙晓岚及其团队做出的巨大努力。
秉承“光透内涵,影述外延”的设计理念,团队在鸟巢顶部的膜结构间安装了泛光灯具,勾勒鸟巢顶部结构。经过灯光的渲染与分割,当转播团队从空中俯拍鸟巢时,电视机前的观众就看到了一个“内光外透”的奇幻而有生命力的鸟巢。而置身鸟巢之内的观众,则会感受到从地面到顶膜结构的“碗边”所形成的巨大垂直空间被灯光设计强调放大后的巨大视觉冲击力。
惊艳世界的“冰雪五环”展示环节,因为效果拔群,很多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误以为这是虚拟效果。打造如此晶莹剔透又能流畅运动的巨型“冰雪五环”,需要技术与设计的巧妙配合。这背后的玄机就在于,“冰立方”和“冰雪五环”都由LED屏构成,在激光与“冰立方”3D视效的结合下,便产生了“雕刻”的动态效果。
诸如此类的精妙设计体现在表演的每一秒,也是视效团队历时两年的奋战成果。沙晓岚说:“在开闭幕式环节,我们使用了大量的创新技术和光影互动,例如在奥运历史上首次使用1万多平方米的LED屏,并使用AR技术织就中国结,以及用激光雕刻的光影互动呈现‘冰雪五环’——这些都是我们文化以及科技自信的表达。”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开场表演《点亮》:孩子们用绚烂喜人的雪花花灯,以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闹花灯”的传统,点亮场地上的“冬”字会徽。
“螺蛳壳里做道场”
“螺蛳壳里做道场”,本来是形容在狭小的空间里做精妙复杂之事的一句俗语,那么这句俗语为什么却成了舞美设计团队的“口头禅”?
在艺术家眼里,舞台美术的表达从来不应受到空间体量的限制,因为剧院空间是有限的,而蕴含在设计中的精神和情感是无限的。鸟巢显然是宏伟的,但是再宏伟的建筑,与人的精神相比、与人的生命追求和艺术感悟相比,都是极其有限的。要在这个有限的“小天地”里表现无限的“大追求”,说是“螺蛳壳里做道场”不为过。
沙晓岚对舞美设计团队的要求是做到一种“没有舞美的舞美”。也就是说,要将舞台美术设计完全融入空间、融入仪式当中。“最终,现场呈现出来的效果比我预想的还要好,因为现场有我们热情的各国运动健儿。”沙晓岚颇为自豪地说。
科学技术的革新,必然会催生新的艺术表达形式与观演方式。而同样地,新的艺术需求、审美需求,也会反过来推动技术的持续革新。沙晓岚认为,当代艺术家更应该辩证地看待对传统的继承。“很多我们熟知的传统艺术门类,都是有其传统表现形式的。像戏曲的唱念做打,其表演技巧都是传统的、程式化的,沿袭其传统表现形式是首要的。同样,传统艺术文化意象也可以通过创新表现形式,释放出新的活力与精彩。”沙晓岚说。此次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运用AR虚拟技术打造的虚拟中国结,就是在继承传统中国结纹饰材质的基础上,通过新技术新形式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沙晓岚说,“抓住传统艺术文化的核,变与不变,也就不拘于形了。”
用绣花功夫来释放巨大的热情和能力,于不可能中寻可能,空间很小,但也很大。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由数字AR技术生成的“中国结”,其设计汲取了景泰蓝、青花瓷、丝绸、红丝带,以及雪凇、雾凇等中国元素。
“光”耀双奥,“梦”圆北京
北京作为世界上第一座“双奥之城”,如何呈现这一届冬奥会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运动之美,展现空灵、唯美、简约的艺术风范,是摆在灯光设计团队面前的最大“考题”。
沙晓岚说,“作为亲历了北京两次奥运会的‘双奥人’,2008年的场景我至今仍难以忘怀。同2008年相比,我们感受到了更大的责任,同时也展现出更多自信,因为这是我们独一无二的骄傲与荣誉。”
如何让圣火熄灭的形式与点燃的过程相连接,呈现情感上的串联;如何用可感可观的形式展现始终不灭的奥林匹克精神,都是设计该环节的核心准绳。为了呼应2008年奥运会、展现“双奥之城”,本届冬奥会闭幕式上再现了2008年的“星光五环”,与冬奥会的“冰雪五环”相呼应。在圣火熄灭的时刻,“星光五环”在《我和你》的歌声中再次升起,联结了所有人的情感。沙晓岚说,“当《我和你》那首歌响起的时候,我激动得留下了热泪。”这也是无数观众的心声。
北京是全世界唯一一座“双奥城市”,鸟巢也是唯一一个举办过“双奥”开、闭幕式的场馆,“双奥人”的工作是艰苦卓绝的,付出是光荣神圣的,足以让人铭记一生。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由光束化成“激光雕刻”,将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从“冰立方”中凿取出来。
天下一家,共赴未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折柳寄情”是中国人最浪漫的道别。但同时,“冰雪终将融化,冬去总会春来。缅怀不只有悲戚,还有新的希望”。沙晓岚说,“人类发展历史中一直在战胜各种灾难,不断前行。尽管现在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但我们总有战胜它的一刻,春天终会到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将不再受隔阂。这也是我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诠释,也是对‘更团结’这一理念的升华。”
“我始终对中国舞美的未来充满希望。”沙晓岚说,“2008年奥运会时,我们的演艺技术和设备并不成熟,但时至今日看来,依旧经典。同样,此次北京冬奥会运用了大量的演艺科技手段,也备受赞誉。创意的内容与创新的形式一定是相辅相成的。有好故事,还要讲好故事,二者缺一不可。”
优秀的舞台美术设计,能够反映当代的审美和观念,其背后,则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沙晓岚说,“我们希望更多地展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希望大家永远记住在奥林匹克精神引领下执着追梦的运动员,记住热情好客传递温暖的志愿者,记住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不忘过往,共赴未来。
(转自《中国新闻发布》 孔瑶竹/执笔 沙晓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