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钱前:在央视开讲的国家种质库“大管家”


“种子”和“种质”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小时候吃的西红柿更有味道?

土豆、椰子、香蕉,谁一定有种子?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却蕴藏着种质资源的秘密。5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主任钱前做客央视节目《开讲啦》,向观众科普了什么是种质,什么是种质库,同时解释了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钱前同时也是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副主委,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他长期从事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研究,发表 SCI 收录论文120余篇,发明专利30余项,主编专著3本,充分发挥水稻生物学多学科合作的优势,将生物技术和遗传资源渗透到水稻育种领域中,形成鲜明研究特色。

据钱前介绍,种子是种质资源的一部分,90%的种质都是种子。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则是芯片中的芯片,种质库则是遗传育种的“人才库”。

2021年9月,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这是全球单体量最大、保存能力最强的国家级种质库。

“一粒种子可以决定国家兴衰,种质资源关乎人类未来。”在钱前看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国重器,是作物种质资源的“人才库”,也是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弹药库”。

钱前被称为水稻“密码”破解者。他曾说:“研究水稻,不下地是不可能的。”但同时,他也仰望着星空,一直拥有一个“太空田园梦”。

2016年中秋,一株名叫“小薇”的水稻登上了“天宫二号”太空站。这是钱前团队培育的一种新型水稻品系。目前“小薇”已在实验室实现“立体种植”,钱前希望,有朝一日中国的粮食生产,从种子到稻米,也能实现工厂化、自动化。

因为对金色的稻浪爱得深沉,钱前也将稻作文化做为了自己参政议政的重点关注领域。

在2021年浙江省两会上,钱前提出,弘扬农耕文化,是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保护农耕文化和农业遗产,其本质不只是在怀旧和保护,更重要的是具有永续发展的能力和前景。”钱前呼吁,应该让丰富多样的农耕文化、稻作文化在各地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钱前指出,如今,世界上的稻米主产国都在使用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养活的人口以亿计算。袁隆平等一大批农业科研工作者的辛勤耕耘,铸就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石。

因此,他还希望中国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到种质资源的研发队伍中,让中国由种质资源大国加速向种质资源强国迈进。

(转自:团结报团结网  作者:李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