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今天,我们一起缅怀一生为国铸核盾的“核司令”程开甲!


他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

是忠诚奉献、科技报国的

“两弹一星”元勋

20余年间

他扎根戈壁,隐姓埋名

为国开利甲,两弹裂长空

他就是九三学社社员、

“核司令”程开甲

今天(8月3日)是程开甲院士

诞辰104周年纪念日

让我们一起缅怀一生为国铸核盾的

“核司令”程开甲

640.jpg

程开甲,男,汉族,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1918年8月3日生,2018年11月去世,江苏吴江人,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常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先后参与和主持首次原子弹、氢弹试验,以及“两弹”结合飞行试验等多次核试验,为建立中国特色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锻造改革开放安全屏障,推进科技强国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程开甲曾荣获“八一勋章”“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改革先锋”称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等,当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一腔热血 踏上归国路

1931年,13岁的程开甲考入浙江嘉兴秀州中学。读书期间,他渐渐萌发了长大后当科学家的理想。为梦想而努力,1937年,程开甲考取了浙江大学物理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成长于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苦难岁月,程开甲边流亡边完成了在浙江大学的学业。学校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的炮火,4年搬了7个地方,那种颠沛流离的悲愤和痛苦,深深刺痛了青年程开甲的心。

抱着科学救国的志向,他努力学习、潜心钻研,接受了束星北、王淦昌、陈建功、苏步青等名师严格的数理学习的训练和科学精神的训练,并开始钻研相对论和基本粒子。

1946年8月,在李约瑟博士的推荐下,程开甲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成为著名物理学大师波恩教授的学生。在此期间,程开甲主要从事超导电性理论的研究,与导师共同提出了超导电的双带模型。1948年秋,程开甲获博士学位,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640 (1).jpg

程开甲(后左一),波恩(前右一)

程开甲彼时所处的时代,日本侵华,大好河山被践踏。到英国留学后,国家贫困落后受欺负,身为中国人,在国外也备受歧视,但只能暗自承受。

“1949年,我正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博士,是欧洲颇有声望的物理学家波恩教授的学生。由于中国以前一直遭受侵略,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尝尽了寄人篱下的滋味。4月的一天,一个报童的叫卖声引起了我的注意:英国‘紫石英号’军舰进攻中国长江,被解放军用炮火还击。看完这篇报道,我心中燃起了科技报国的梦想,我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的职务和高薪待遇,带着满满两箱子书,踏上了回国之路。”程开甲说。

新中国的成立让程开甲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出头之日”。程开甲毅然谢绝了恩师的挽留,买了一批新中国建设急需的资料,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开启了他实现科学报国之志的人生旅途。

隐姓埋名 大漠深处写忠诚

回国后,程开甲被安排在南京大学工作。学校把他当作归国高级知识分子,给他定为二级教授。但他执意不要,只肯领三级的薪金。他说:“国家还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我这份薪金够用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南京大学物理系决定开展金属物理研究,学校把初创任务交给程开甲。程开甲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研究方向由理论研究转入应用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系统的热力学内耗理论研究。1958年,根据国家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需要,南京大学物理系决定成立核物理教研室,学校还是把创建任务交给程开甲。他再次服从组织安排,开始探索新的领域。

640 (2).jpg

程开甲(左二)与科研人员探讨技术问题。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增强我国国防实力,党中央和毛主席作出了对共和国的发展和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策——研制“两弹一星”。

一大批当时最顶尖的中国科学家们被这个目标凝聚起来,就此隐身戈壁,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建立奇勋,程开甲就是其中一员。

1960年,一纸命令,程开甲调入中国核武器研究所。1961年,正当程开甲在原子弹理论攻关上取得重大成绩之时,组织又安排他转入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核试验技术。程开甲毫不犹豫地来到了马兰核试验基地,开始了20多年大漠深处隐姓埋名的生活。

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程开甲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他每天工作在天山山脉一个无名的山谷中,住的是用石头和黄泥垒起来的房子,吃的是土豆白菜,执行着“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秘密任务,无怨无悔,无私奉献。

640 (3).jpg

核爆炸试验现场(左三为程开甲)

程开甲常说,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敢于攀登那些前人少有涉及的领域。

在罗布泊,他参与组织指挥了包括我国首次原子弹、首次氢弹、首次两弹结合试验和首次地下核试验在内的各种类型核试验30多次,是我国亲自研究并在技术上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

20年中,他带领团队解决了包括核试验场地选址、方案制定、场区内外安全以及工程施工等方面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难题。

20年中,他带领团队利用历次核试验积累的数据,对核爆炸现象、核爆炸规律、核武器效应与防护等,进行了深入理论研究,为建立中国特色的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作出了杰出贡献,兑现了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奋斗终生的承诺。

面对一次次组织安排、一次次调整研究领域,程开甲没有抱怨:“回国后,我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我的工作,一再从零开始创业,但我一直很愉快,因为这是祖国的需要。”

以身许国 耕耘不止

有人曾问他:“你如果不回国,在学术上会不会有更大的成就?”他回答:“如果当初我不回国,没有参加核武器的研制和试验,可能个人会有更大的科学成就;但肯定不会有现在这样幸福,因为我把自己的一切都与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程开甲一生治学严谨、精益求精,他倡导学术民主、团结,从不以权威自居、不以名望压人,对起草的每份文件报告反复推敲,对科研试验中的每个隐患从不放过。

640 (4).jpg

2018年2月,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看望九三学社社员、百岁老人程开甲。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怀着赤子之心,程开甲还培养出10位院士和40多位将军,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

功勋赫赫,但岁月无情。2018年11月17日上午,程开甲院士在北京病逝,享年101岁。

一生为国铸盾,映照百年风云。程开甲曾写下这样一段话:“科学技术研究,创新探索未知,坚忍不拔耕耘,勇于攀登高峰,无私奉献精神。”这些话,既是他一生创新攻关的座右铭,也是他淡泊名利的自画像。

(本文综合自公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