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为何要加强重症医学人才培养?参与武汉抗疫的杜斌委员深有体会


“三年疫情,给我们一个很深刻的体会和思考就是,传染病防治不仅仅是一个医疗卫生问题,同时也是公共卫生问题,甚至可能成为国际政治问题。所以,无论是从科学研究、临床救治,还是从整体国家战略方面,都需要国家在传染病防治上有更多重视和投入。”全国两会临近,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常委、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了自己的思考。

微信图片_20230301194326.jpg

△杜斌

2020年1月,“重症八仙”(康焰、管向东、郑瑞强、邱海波、赵蓓蕾、童朝晖、姜利、杜斌)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派出的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进驻疫情风暴中心武汉市,与各医疗队一起攻坚“重症堡垒”。

微信图片_20230301194331.jpg

△“重症八仙”[康焰(左一)、管向东(左二)、郑瑞强(左三)、邱海波(左四)、赵蓓蕾(右四)、童朝晖(右三)、姜利(右二)、杜斌(右一)]

“在武汉疫情最为紧张的日子里,在争分夺秒挽救生命的关键时刻,大家对于‘重症八仙’的关注,其实是对我们整个医务人员这一群体在新冠病毒感染危重患者救治中发挥的作用给予了更多的期许。”杜斌坦言。

经此一疫,我国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如何做得更好?在杜斌看来,还需对疫情发展有更加准确的预测模型,才能科学预测疫情走势和规模,从而更好地统筹医疗资源,及时做好应对。

微信图片_20230301194338.jpg

△1月23日,杜斌教授(左三)与全国其他专家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合影。

“同时,还要重视我国目前面临的重症医学科人才短缺问题。如果在短时间内出现需要很多医疗资源救治的任何一类疾病或任何一类病人,都会不同程度引发相关医疗资源的短缺,重症医学科的人才短缺尤其明显。”杜斌举例称,国外ICU对护理人员的数量要求很高,以英国为例,一张床位至少配置7名护理人员,但在国内,即便我们要求一张床位配置2.5-3名护士,很多医院病房依然很难达标,尤其是出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在ICU救治的时候,人员短缺问题就暴露得更为突出。

微信图片_20230301194342.jpg

△2020年2月8日,杜斌带着第二批医疗队员的医生团队查房。

“北京协和医院的做法是以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为主,结合专科ICU中的医务人员,带领其他专业的医生和护士,共同应对疫情所带来的医疗救治压力。这也是我国大多数医院的做法。”杜斌表示,在进一步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上,亟须补齐重症医学科人才短缺短板。

如何补齐?杜斌点出了一个关键:加强重症医学人才规范化培训。

“当前,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医院之间,在医疗硬件资源、人员配备、诊疗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杜斌介绍,重症医学科的从业人员面对的是危急重症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能力要求更高,所以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在重症医学中极为重要,而我国这方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

对此,杜斌建议,要加强重症医学人才规范化培训,提高重症医学专业水平。“要注重培养全面掌握重症医学知识与技能的专科医师,掌握更为丰富的重症医学临床经验和诊治能力,这样的话,才能够让我们的专科医师无论是在日常工作,还是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中,有能力及时应对。”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杜斌坦言,自己作为新委员首次上会,将继续围绕重症医学发展提出全面的、可落地的建议。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记者:周佳佳 袁世鼎 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