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中医药欲“走得远” 须答好“是什么”和“为什么”


微信图片_20230302093945.jpg

全国政协委员、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冷向阳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想让中医药“走得更远”,必须从根本上回答中医药“是什么”和“为什么有效”的问题。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冷向阳看来,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这对中药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药资源目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野生中药材资源过度消耗,二是中药材人工种植(养殖)技术体系尚需完善。”冷向阳说。

目前常用中药材70%的品种供应仍依赖于野生资源。冷向阳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强野生中药资源的保护和生产管理,出台采挖、收购和运输野生药材的许可制度,促进野生中药资源可持续繁育。要加强珍稀濒危野生中药资源,特别是动物药的人工繁育与替代品研究,支撑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

从业30余年,冷向阳始终基于临床实践,在中药材的传统功效问题上不断研究和实践。“中医药能够传承千年不衰,重要原因就在于疗效好。”冷向阳说,要让更多民众相信中医的疗效,就要获得更多的临床与实验室证据支持,用现代人听得懂的语言,回答中医药“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来自中国国家卫健委2022年9月的数据显示,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与40余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中医药合作协议。冷向阳表示,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理论,建立在不同医学体系之上,中医药正在加速“走出去”,但进入国际主流卫生体系仍任重道远。

“首先就是标准问题。”冷向阳认为,没有标准,就像语言不通一样,很难交流。

他表示,尽管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还远远不够,迫切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有序开展系列严谨科学的研究,获得更多的临床与实验室证据支持,形成高级别证据链条。

中药的“质”和“效”是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高质量中药要从源头抓起。吉林是中药材资源大省,是中国重要的北药基地。当地人参的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均居世界首位,梅花鹿茸、刺五加、林蛙油等道地药材产量居全国之冠。

“虽然资源优势突出,但长白山道地中药材的种植(养殖)技术体系尚不完善,药用资源仍以提供原材料为主,中药资源转化产业链有待延伸。”

对此,冷向阳建议,应该加强长白山道地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开展道地药材生态种植、资源保护、质量标准及追溯体系建设,形成道地中药材定价标准,带动地方绿色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

作者:李丹

责任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