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任务。通过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和管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水安全保障。2022年,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
在重大水系连通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不同河湖管理保护的目标任务不同,面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客观要求,跨区域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管理面临严峻挑战。例如,望虞河“引江济太”调水工程是确保太湖流域供水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调水与太湖磷负荷波动是否相关,成为关注的热点。总投资100多亿元、2020年工程全线贯通的新孟河拓浚延伸工程是区域水系连通的骨干工程,但由于担心对途经的滆湖及连通的太湖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目前还没有正式运行,制约了重大工程发挥综合效益。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河湖流域相关基础数据庞杂分散,缺乏共享机制。河湖流域相关土地利用、产业发展、水文状况、生态环境容量等基础数据,分属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等相关管理部门,缺乏数据共享机制,导致河湖基础数据碎片化,不能系统规范获取、处理、管理河网区基础数据,严重制约重大工程的科学决策。
二是重大水系工程规划制定实施和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协调机制不健全。水系连通工程运行本身是闸坝泵站调度管理,但发挥其综合效益却与区域产业布局、土地利用、污水收集处理、排污口监管、农业面源治理、河道湖泊修复、智慧化监控等方面密切相关,需要各级政府和各行业协调配合。跨行政管理区的河湖水网水生态系统管理机制不健全,难以保障长距离引调水的水质。
三是重大水系连通工程的运行管理缺乏科学指导。重大水系连通工程在强化区域河网循环畅流、水体自净能力的同时,也改变了水文情势、水生生境和物种生存空间。目前,水系连通后对跨区域河湖生态系统的影响机理还不明确,相应的水系生态连通运行管理方法匮乏,制约了重大水利工程正常运行以及发挥综合效益。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凸显了强化水系连通科学管理的紧迫性。
为此,建议:
一是制定流域基础数据汇交管理制度,解决数据资源分散重复难题。明确流域管理部门为牵头单位,强化自然资源、水利、环保、城市建设等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的流域地理和生态环境数据标准统一及共享信息化建设工作,将基础数据及时汇交纳入绩效考核,形成较完整、较开放的流域基础数据体系,为水系连通的规划运行管理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二是完善政府和相关行业规划实施的动态协调机制,强化重大水系连通工程规划和建设。通过政府和各行业协调配合,切实加强水系连通工程规划、建设、实施各阶段与区域层面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和建设的有效动态衔接,健全跨行政管理单元的河湖水网协同监测管理和问责制度,确保重大工程建成后能尽快运行、尽快取得实效。
三是建立科学精准的水系连通工程运行技术体系。实施重大水网建设和水系连通运行,须遵循大型湖泊、中小型湖泊、骨干河道等不同水体的自然特性、功能属性。以保护大中型湖泊生态系统健康为前提,因地制宜、因湖施策,水利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场景数字模拟和工程试运行,尽快建设科学精准的水系连通运行技术体系,统筹做好区域水系连通工程运行和管理。